Mullova_26.jpg  

 

 

穆洛娃抵達美國兩個月後,便相繼在紐約、費城、舊金山、芝加哥和華盛頓等重要城市舉行音樂會。一向好奇心極強的美國樂迷和聽眾紛紛擁向音樂廳,爭相目睹這位「蘇聯樂派」的女性小提琴家到底具備何種才能與琴風。結果,人們發現這位身著素裝、紮著馬尾、表情冷峻的穆洛娃竟然能將小提琴演繹的如此清麗沈穩與絲絲入扣,無不為之讚嘆和感動。

 

《紐約時報》在她首演後評論中如此寫道:「昨晚,來自蘇聯的這位女性小提琴家,舉行了她來美國之後的第一場音樂會。她有一付斯拉夫面孔,身材修長優美,沒有化妝也不戴任何首飾。只見她神態莊嚴的步上舞台,將手中的提琴置入腮下。隨即,美妙動人的琴聲便出現了。她擁有一流的技巧,男性化的氣質和豐富的音樂表現力。對這位操著俄式英語的女性小提琴家來說,在音樂會中不需要任何矯飾,只有她、她的琴和音樂。」《華盛頓郵報》的評論也說道:「她不僅帶給聽眾一份驚喜,也給時下的古典音樂舞台送來一股清風。」

 

 Mullova_05.jpg  

 

1985年,穆洛娃與菲利浦(PHILIPS)唱片公司簽約,旗下的專屬演奏家,她為這家唱片公司錄製了許多優秀的唱片,其中一些經典演出名碟曾多次獲得過國際性唱片大獎。

 

她的首張唱片是由小澤征爾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演奏的柴科夫斯基和西貝流士的《小提琴協奏曲》,這張唱片出版後立即曾獲得法國唱片大獎。接著是由阿巴多指揮歐洲室內樂團錄製維瓦爾第的《四季》。1988年穆洛娃又與馬里納指揮的聖馬丁室內樂團合作錄製了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第五小提琴協奏曲》,隨即又與同樂團合作錄製的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獲得了法國的「金音叉獎」。同年她又與普列文指揮的英國皇家愛樂樂團合作錄製了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與普羅高菲夫的《第二小提琴協奏曲》。而另一張與鋼琴家卡尼諾合作錄製的史特拉汶斯基、拉威爾、普羅高菲夫的三首奏鳴曲的唱片也獲得了「愛迪生錄音獎」。穆洛娃對巴哈的音樂也是情有獨衷,她不但曾經錄製過巴哈的三首奏鳴曲,也錄製了以輕鬆風格演繹的巴哈的《小提琴協奏曲》。

 

 Mullova_25.jpg  

 

1988年錄製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可謂是穆洛娃於錄音唱片出道的一鳴驚人之作。當時的穆洛娃可謂大紅大紫、如日中天,她的演奏技巧令人驚歎,演奏風格別致迷人,西方評論家們將她看作是俄羅斯小提琴演奏學派的最新出現的典型繼承人。帕格尼尼的《D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是世界「十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其技巧之艱難、音樂之美妙為樂迷所共知。當年穆洛娃的老師柯岡就是演奏這一作品的世界名家,柯岡演奏的這首協奏曲氣宇軒昂、盪氣迴腸,在許多方面至今仍未有出其右者。

 

而穆洛娃演奏的這首協奏曲與她老師柯岡的演繹幾乎同出一轍,可以聽得出來,穆洛娃在多方面都獲得柯岡大師的真傳,她的演奏不僅版本與老師的相同,而且在精神氣質和技術細節上也與老師頗為相似。可以想見年輕的穆洛娃在當時仍存著對老師高超技藝崇拜般的心情加以模仿,但更主要並不是模仿而是繼承。如今活躍著的的小提琴家們,能像柯岡那樣具有大刀闊斧、剛勁樸實風格的人實在不多。穆洛娃則不然,她將老師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個性,全面性的繼承下來。在這首協奏曲中,穆洛娃以柯岡式的發音賦予了作品宏大的音量和寬厚的音色,同時以質樸的客觀性處理,對作品做了真實完美的詮釋。

 

 Mullova_42.jpg  

 

★☆★☆★☆

穆洛娃演奏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Mullova plays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4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