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哈察都量為亞美尼亞加盟共和國譜寫了國歌,後來一直沿用至1991年蘇聯瓦解,亞美尼亞獨立。隨著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歡慶勝利的氣氛中,《第三交響曲》(Symphony Poem No.3)也由哈察都量在1947年譜寫完成。基本上,《第三交響曲》並非為了戰爭勝利而作,而是為了慶祝十月革命30週年而誕生。但是在勝利後,蘇聯整體的政治氣氛卻變得相當詭譎。很快的這部交響曲與當時其他蘇聯優秀作曲家的作品一樣,立即陷入「缺乏政治細胞」的危險中。由於哈察都量在曲中使用了管風琴扮演了不合時宜的低沉角色,讓勝利的雄壯行進形同單調的步履,所以遭到當局的批判,長期被禁演,直到1963年才開禁。事實上,此樂曲充滿歡騰、喜悅、勝利的交響樂章,色彩明麗,旋律優美,是一部規模宏大的成功之作。
普羅高菲夫、蕭士塔高維契和哈察都量
在政局變幻莫測的情勢中,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安德烈•日丹諾夫(Andrei Zhdanov)於1948年交下被稱為「日丹諾夫批判」(Zhdanov decree)的指令,公開譴責以蕭士塔高維契(Dmitri Dmitriyevich Shostakovich)、普羅高菲夫和哈察都量三位為首的蘇聯作曲家們,在創作上的「形式主義」和「反人民」。當時,蕭士塔高維契、普羅高菲夫和哈察都量都擔任過蘇聯作曲家協會的重要職位,被公認是蘇聯音樂界的三巨頭,在政治氣氛丕變下,因樹大招風遭到當局批鬥。最後三位偉大的作曲家都不得不公開認錯及道歉,以免慘遭更嚴重的整肅行動。
其實哈察都量也不是完全脫離現實的藝術家,在他成名之後就被蘇聯當局認可,從1930年代末已被安排進入蘇聯作曲家聯盟擔任重要職務。1943年,更獲准加入蘇聯共產黨,卻終究難逃政治鬥爭的魔掌。直到1953年史達林去世後,哈察都量的名譽與地位才被平反。而他則在1951年先回到母校格涅辛音樂學院和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
作育英才
哈察都量的威望,讓他可以得到更多教育優秀學生的機會,他也擁有一種特殊的能力,體察學生能力上的不同及差異,因材施教,依照每位學生的天分與獨創性而充分發揮。於是在他的教育下,音樂學院培育出許多優秀的音樂家。當中最傑出的,包括安德列‧埃斯派(Andrei Eshpai, 蘇聯作曲家和鋼琴家,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音樂理事會的理事),埃德加‧霍凡內斯安(Edgar Hovanessian, 亞美尼亞作曲家,曾獲亞美尼亞人民藝術家稱號),愛德華‧卡哈霍提安(Eduard Khaghaghortyan, 亞美尼亞作曲家,曾獲俄羅斯藝術榮譽勞動者稱號),麥卡爾‧塔雷霍提夫(Mikael Tariverdiev, 蘇聯作曲家,其歌曲與戲劇作品廣為人知),沙托里布‧夏希迪(Tolib Shahidi, 塔吉克作曲家,以芭蕾舞劇作品聞名),阿雷卡塞‧黎布尼卡夫(Aleksei Rybnikov, 俄羅斯作曲家,以電影音樂著稱)。
1954年,哈察都量完成四幕芭蕾舞作《斯巴達庫斯》(Spadacus, 又被譯名《萬夫莫敵》),這是由沃爾科夫(N. Volkov)根據歷史故事撰寫劇本,雅科布森(Leonid Yakobson)編舞,亦是哈察都量推出的最後一部芭蕾舞劇。1956年12月在列寧格勒首演,起初反應平平,直到1968年再度於莫斯科搬上舞台,才大獲成功。1959年與1970年曾兩度榮獲列寧獎。故事描述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戰士斯巴達庫斯,他的妻子被人口販子抓走,販賣給羅馬將軍當奴隸。斯巴達庫斯為了拯救妻子,聯合所有的奴工對抗羅馬軍隊,最後卻遭到羅馬大軍鎮壓而失敗。雖然斯巴達庫斯和其他的戰士皆不幸身亡,但是他們的英勇事蹟卻流傳後世。哈察都量為此作譜寫了許多精采的配樂,其中又以斯巴達庫斯與妻子相會場景中,所搭配的慢板音樂最為優美動人,大受歡迎。後來哈察都量又將此劇的樂曲改編成三首管弦樂組曲(Spadacus Suites)。
隨著哈察都量的音樂在西方越來越受到注目與歡迎,他也有更多的機會應邀前往歐洲各國與美國舉辦音樂會,演出自己的作品。到國外訪問是哈察都量最感高興的一件事,這與他善於溝通,渴望於與人交往的天性有關。他自己曾說過,他最喜歡在國外時,找到新朋友並與他們交談。所以在他無數的國外旅途中,結交了不少好友,當然有許多是國際知名人士,包括教宗若望23世(the Pope John 23th),音樂大師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喜劇泰斗卓別林(Charlie Chaplin),美艷紅星蘇菲亞羅蘭(Sophia Loren)及文學大師海明威(rnest Hemingway)等。
晉見教宗若望23世
哈察都量在平反後,再度獲得官方的青睞,1954年榮獲「蘇聯人民藝術家」稱號,1957年重新被任命為蘇聯作曲家聯盟的委員會書記,這個職務一直到擔任到他過世為止。1958-1962年曾進入蘇聯最高蘇維埃(國家立法機構)。1963年,入選亞美尼亞加盟共和國科學院院士。1971年以《協奏狂想曲》(Concerto-Rhapsodies)得到蘇聯國家獎,1973年榮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在人生的後半階段,殊榮加身,享譽國內外。
1978年5月1日,哈察都量在莫斯科去世,享年75歲。身後歸葬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Yerevan),與世世代代的亞美尼亞人民為伴。
★☆★☆★☆
哈察都量《第二交響曲》
Khachaturian : Symphony No.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