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ebussy_1023.jpg 

 



1885年,才23歲的德布西就前往羅馬留學去了。義大利是歐洲著名的音樂之鄉,留學羅馬,當時對許多年輕音樂家們來說還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呀!所以大家都很羨慕德布西能獲得這個寶貴的機會。德布西在抵達羅馬後,曾拜訪過年事已高的歌劇作家威爾第,還聽過李斯特的鋼琴現場演奏。不過隨著時間過去,他對羅馬卻深感失望,稱呼此地為「大石理、跳蚤與無聊的城市」。

德布西更忍受不了的是羅馬音樂學院嚴格苛刻的規章制度,而且當時留學羅馬的法國學生都被集中住在一起接受統一管理,這種集體的生活方式對德布西而言實在難以接受,他覺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拘束和限制,認為時間都因此白白浪費在制式的學習中,心裡感到悶悶不樂。因此才待了短短兩年多,最後在未完成學業的情況下,就獨自離開羅馬返回巴黎。

他提前回到巴黎,還是住在華斯尼夫人家裡。可是20來歲的他根本定不下來,不久就離開華斯尼夫人,獨自搬到巴黎的蒙馬特爾紅燈區,過著一文不名但沉浸在充滿藝術氣息的生活中。

回到巴黎以後的德布西,就像一個人久被幽禁的小孩一下子來到空曠的原野一樣,心情很是舒暢。19世紀末的巴黎,思想界、文藝界都蓬勃活躍,各種思潮與流派互相激盪。這對有心探索音樂新道路的德布西來說,真的是再理想不過的環境。他回到巴黎後馬上結識了詩人馬拉梅,並加入馬拉梅家著名的《星期二夜晚》聚會。

當時,在巴黎最盛行的是文學上的象徵主義和繪畫上的印象主義。新興的象徵主義反對在詩歌創作中毫無意識的感情獨白和單純客觀的描寫現實,而是主張通過理性化的感受去表現當代人物的微妙思維。象徵主義者又提出要讓詩作所具有的內涵表達出來,產生全新的表現價值。而德布西就是在馬拉梅那兒,遇見許多位引領風騷的象徵主義文學家及印象派畫家,他們帶給德布西非常深遠的影響。由於德布西所認識的象徵主義詩人都是華格納的熱情崇拜者,影響所及,德布西也曾於 1888 年和 1889 年兩度前往拜魯特觀賞華格納的歌劇演出。

不過,當德布西第二次從拜魯特回來之後,卻突然警醒過來,他認為法國作曲家應該也要建立起自己的音樂風格,而不能老是屈從在德國或其他國家的音樂之後,所以他搖身一變成為華格納的反對者。他的反對態度非常堅決,因之他寫出的作品也就再也和從前大不相同,可說愈來愈法國化,最後終於成為一位從自己家鄉土壤中發芽茁壯的法國作曲家。

Debussy_1014.gif 

這時,還有另一件事也對德布西的創作發生了很大影響,這就是1889年在巴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在這個博覽會上,德布西第一次接觸到東方音樂。包括中國音樂、越南音樂以及印尼的爪哇音樂,都引起了德布西極大的興趣。所以在博覽會展出期間,他經常沒事就跑去聽東方音樂的演奏。在這些音樂裡頭,特別是印尼爪哇島的甘美朗音樂給德布西非常深刻的印象。爪哇人跳著帶有宗教意味的舞蹈,為舞者伴奏的是一支獨特的樂隊,樂隊裡除了三弦琴外,還有是銅鑼、鐃鈸、鼓等等打擊樂器。看著這些動作原始又簡單的舞蹈,聽著這種迷幻似的旋律、節奏奇異的演奏,觀眾中有不少人都忍不住笑了出來。但是,這些節奏豐富、和聲微妙的爪哇音樂卻深深吸引著德布西,他為這種異國音樂所迷惑,並對德布西的創作產生了極大影響,像是他在日後的作品中就時常運用東方音樂慣有的五聲音階。

1890
年德布西和一位裁縫的女兒嘉比‧杜邦(Gabrielle Dupont, 'Gaby')陷入戀情,先後維持了9年的關係,不過他根本沒有安定下來的打算,因此在這些年間總是情史不斷,情人一個又一個的換。然而也就是在這些年,也是德布西最主要的創作時期。

1893
年他的《 弦樂四重奏》 獲得演出機會,讓他的作品開始得到人們的關注。管弦樂曲《牧神的午後前奏曲》則在1894 年於國民音樂協會首演,這是根據象徵派詩人馬拉梅的同名詩歌所創作的樂曲。德布西充分運用印象派的藝術手法,用音樂為我們描繪出動人的畫面-在愛琴海邊的夏日午後,被太陽曬得熱騰騰的土地上散發出濃郁的芳香,讓人總想昏昏欲睡。這時牧神躺在草地上,幻想著一群森林女神正在水中沐浴。而牧神自己一邊吹著婉轉動聽的笛聲,一邊悄悄地走近森林女神,結果讓她們驚叫著逃開。最後在中午的陽光下,牧神在濃濃睡意中終於進入了夢鄉。樂曲表現得非常細膩,樂器搭配與演奏也相當大膽,而且和聲優美,節奏頻複,這一首樂曲相當能反映德布西的音樂特色,也可說德布西印象風格的作曲風格從此曲後完全確立。

德布西自己在首演的節目單中是這樣寫的:「這首前奏曲是為馬拉梅的優美詩歌而作出的細緻詮釋,當然它自始至終都與詩歌緊密結合在一起。」

《牧神午後前奏曲》在首次公演中獲得了意外的成功,博得了熱烈的喝采,指揮不得不應聽眾的要求而重新演出一遍。評論界也對此曲大加讚揚,各樂團更是爭相演奏。原作詩人馬拉梅在給德布西信中說道:「你對《牧神》的解釋不僅沒有和我的文字相矛盾,相反地,它帶著濃濃的鄉愁,以驚人的敏感度與豐富的幻想超越了原詩作。」

德布西其實毫無過人之貌,身材五短,外表也相當黝黑。但才華洋溢的他,不久之後就逐漸成為法國文藝界的中流砥柱了。

Debussy_1013_painting.jpg 

《牧神午後前奏曲》音畫版
Debussy - Prelude to the Afternoon of a Faun


 



《牧神午後前奏曲》HD
Debussy - Prélude a l'Après-Midi d'un Faune

I



I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