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貝爾格稱得上是20世紀最重要的音樂家之一,也是「維也納第二樂派」音樂家中最廣為稱頌的歌劇作曲家。他更將人文主義的思維帶進十二音作曲技法當中,相對於荀白克的作品,也有更豐厚的情感,關鍵在於他的音樂保留了更多維也納音樂的傳統,讓他的地位較諸其他現代音樂家來得更為崇高,也比荀白克和魏本等人擁有更多的聽眾。綜其一生最大的貢獻,在於他能將荀白克無調性音樂的枯燥作曲法和抒情表現完美結合,使得新穎但較為抽象的樂曲,還是能帶給人們無比的感染力,進而帶動音樂的整體進步,以及更完美的創新。
貝爾格生平年表 |
|
1885年 |
2月9日誕生於奥地利维也纳 |
1900年 |
父親去世 |
1902年 |
與女僕私通生下私生女 |
1904年 |
投入荀白克門下學習音樂 |
1907年 |
接受正式的作曲訓練 |
1908年 |
完成第一號作品《鋼琴奏鳴曲》 |
1910年 |
完成《弦樂四重奏》 |
1911年 |
荀白克離開維也納前往柏林 |
1912年 |
《阿爾騰伯格歌曲》 |
1914年 |
完成《管絃樂曲三首》,題獻給荀白克 |
1915年 |
應召入營服役,參加一次大戰 |
1917年 |
自奧匈帝國軍隊退役 |
1922年 |
完成歌劇《沃采克》 |
1924年 |
《沃采克》的部分樂曲首演 |
1925年 |
《沃采克》全本歌劇演出,大放異彩 |
1926年 |
完成弦樂四重奏《抒情組曲》,密獻給漢娜 |
1929年 |
起寫第二部歌劇《璐璐》 |
1933年 |
貝爾格的作品被被禁演,影響其生計 |
1935年 |
完成《小提琴協奏曲》 |
貝爾格《七首藝術歌曲》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