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出身自海軍軍官,但本身對於音樂具強烈喜好,所以早年就積極投入「俄國五人團」的音樂活動,在俄國國民樂派諸位先趨的啟發下,終於決意離開軍旅而全心投入音樂創作與音樂教育的生涯。即使他音樂理論幾乎是全靠自修所習得,但個性專注的他卻極擅長於作曲理論,尤其是管絃樂編曲和旋律運用等方面,對於後來的音樂家都有很大的影響。
除了在音樂學院三十餘年的奉獻之外,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創作才華也不容忽視。他的創作以歌劇為重心,一生共創作十五部歌劇,他擅長描繪各種神奇的情境,許多歌劇的題材有許多都是以童話或傳說故事為主,如:《五月夜》、《雪娘》、《聖誕夜》、《金雞》等。但最膾炙人口的的作品當屬其三大管弦樂組曲《西班牙隨想曲》、《天方夜譚》、《俄國復活節序曲》,其它佳作還有交響詩《薩德柯》、交響曲《安大》等,還有許多優秀聲樂曲、室內樂曲和鋼琴曲和從自己歌劇改編而來的組曲,例如著名的《大黃蜂的飛行》等。此外,他不辭辛勞地將許多當代俄國作曲家未完成的作品與遺稿進行修訂、續寫和配器,並且協助出版及演出,讓這些作品能以完整的面目公諸於世,也是音樂史上難得一見的美事。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作品風格堅守四項特質:首先,他的作品旋律通常擁有古老的俄羅斯民謠風,但節奏則仍堅守本身的獨創性;其次,樂曲的和聲既華美且大膽,具有讓人為之驚艷的效果;再者,他對於樂器的編配有獨到的才能,器樂豐厚,音色的混合自然而華麗;第四,他的作品也常在不經意間就散發著俄國作曲家較罕見的開朗與溫馨色調。他為俄羅斯音樂開展了一個充滿欣喜,且迴異於過去沉重遲滯的俄羅斯印象的新世界,散發出俄國民間超自然主義的情趣乃至東方異國情調的旋律與詩意,這樣和諧與充滿智慧的畫面,始終是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作品中的主要精髓,讓聽聞者莫不為之動容。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生平年表 |
|
1844年 |
3月18日生在諾夫戈羅德省齊赫文市 |
1850年 |
在母親與父親的啟蒙下開始學習彈鋼琴 |
1853年 |
完成他第一首鋼琴序曲 |
1856年 |
進入聖彼得堡海軍官校就讀, |
1861年 |
認識巴拉基列夫等人,隨後加入「俄國五人組」 |
1862年 |
受銜海軍准尉,前往聖彼得堡訓練艦鑽石號報到參加巡航世界的任務 |
1865年 |
結束三年航行訓練,返回俄國。再度投入「俄國五人組」 |
1871年 |
接受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聘請,擔任管弦樂法和作曲教授 |
1872年 |
與娜德日妲‧普爾戈德結婚,由穆梭斯基擔任伴郎 |
1873年 |
從海軍除役,改以文職身分由海軍部聘為軍樂總監 |
1874年 |
擔任自由音樂學校校長 |
1878年 |
開始創作歌劇《五月之夜》及《雪娘》 |
1882年 |
出版《俄羅斯民謠百曲集》 |
1884年 |
任沙皇宮廷教堂樂團副指揮 |
1886年 |
擔任聖彼得堡交響樂團的指揮 |
1887年 |
開始創作三大管弦樂組曲《西班牙隨想曲》、《天方夜譚》、《俄國復活節序曲》 |
1893年 |
推出歌劇《聖誕之夜》大受歡迎,開始大量歌劇創作 |
1896年 |
完成歌劇《薩德柯》 |
1900年 |
完成四幕歌劇《薩丹王的故事》 |
1904年 |
動筆寫作《管弦樂法原理》 |
1905年 |
因同情革命學生且公開發表支持工人大罷工的言論,遭音樂院免職,直到12月才獲准復職回音樂學院任教 |
1906年 |
自聖彼得堡音樂學院退休 |
1907年 |
完成諷刺歌劇《金雞》,因影射沙皇政府,遭到禁演的命運 |
1908年 |
6月21日因心臟病去世,享年64歲 |
☆★☆★☆★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俄國復活節序曲》
Rimsky-Korsakov Russian Easter Festival Overture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豎笛協奏曲》
Rimsky-Korsakov Concerto for Clarinet & Band
I
II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長號協奏曲》
Rimsky-Korsakov Trombone Concer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