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h_1022.jpg 

 

萊比錫是巴哈以前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巴哈本人似乎很樂意前往。當時的萊比錫,人口約3萬,是德國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歷史悠久的工商城市。新的工作機會是在聖湯瑪斯學校擔任音樂指導(Kantor),這所學校附屬於創設於13世紀的聖湯瑪斯教堂,並且由萊比錫市政府出資支持,因此這個新職務的職責極微繁重,因此地位崇高且薪資優渥,除了學校日常的音樂教導工作,音樂指導還得負起萊比錫全市4所主要教堂的音樂重任,其中2所(聖湯瑪斯教堂與聖尼古拉教堂)還得擔任經常性的管弦樂團與唱詩班的康塔塔(清唱劇)。而且要監督市民平日的音樂活動,並為特殊場合寫就適用的樂曲-如禮拜日的禮拜儀式與婚喪禮儀。此外,工作還包括挑選唱詩班、訓練高級音樂班等。

當時申請擔任這個音樂指導職務的還有其他兩位音樂家,第一位被選上的是喬治菲利普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不過他後來被說服繼續留在漢堡工作。第二位被選中的是達姆斯塔特小禮拜堂的樂團指揮,也是聖湯瑪斯學校的校友格勞普納(Christoph Graupner),但他也在達姆斯塔特的威脅利誘下自動撤回申請。第三位被相中的就是巴哈了,事實上在格勞普納尚未肯定能否接受聘任時,巴哈已被邀請於172327舉行過一次演出,演出了清唱劇No.22《耶穌召喚十二門徒到身邊》(Jesu nahm zu Sich die Zwolfe)。因此當49格勞普納不得不宣佈放棄後,巴哈相當熱衷前往萊比錫展開新工作,雖然王妃也正好在41過世,他還是決心離開科滕。在413獲得恩准後,513便抵達萊比錫宣誓就職。不過,他還是被任命為科滕的名譽音樂指導,並且與安娜不時應邀回到科騰,直到17281119親王去世為止。抵達萊比錫的巴哈,年已38歲,在此後的28年間,他都在萊比錫生活與工作,一直到罹病雙眼失明一年後,於1750年夏天逝世為止,萊比錫也成為巴哈最終的歸宿。

Bach_1005.jpg 

巴哈在萊比錫的新雇主已非前幾次所遇到的任性貴族,而是市政與宗教當局。同時他所面臨的職責比起往日都更具有挑戰性。巴哈興致勃勃地幹起來,他為每個禮拜日演出某些康塔塔,為此並建立一套新曲目,他在到任一個月後的
17236月,便寫出一整套全新的康塔塔(全部約60曲)。第二年,又寫了另一套康塔塔。第三套康塔塔則花了2年的時間完成。17281729年又寫出第四套,第五套則完成於1830年代或1840年代。因此,巴哈為聖湯瑪斯教堂服務的基本工作,還是寫康塔塔,他的一生中創作的康塔塔高達三百多首,其中宗教性康塔塔現存於世者有二百餘首,另還有幾十首世俗性康塔塔。

巴哈在萊比錫的歲月中,外出旅行的次數極為頻仍,有時是為了檢修管風琴,有時則是到外地演出。他經常到德勒斯登,在那裡還獲得宮廷音樂家的榮銜,因此他在1741年時為他的庇護人之一獻上一首新作品《哥德堡變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以一位年輕的管風琴演奏家約翰‧高替伯‧哥德堡(Johann Gottlieb Goldberg)的名字作為標題,那位演奏家或許是他的高徒,而據說他的庇護人將要雇用這個人。這首變奏曲是巴哈最長,也是最難演奏的一首管風琴曲,應用的高超琴技真是讓人眼花撩亂,也可說是巴哈總結自己所曾有過的音樂形式,在管風琴樂曲上的登峰造極之作。

Bach_1017.jpg 

不過巴哈的晚年,主要仍是為教堂服務,特別是為聖湯瑪斯教堂提供儀式所必須要用的音樂。他初到時,首批演出作品之一即是《約翰受難曲》(
Saint John Passion, Johannespassion)。幾年之後,在1727年他又寫了《馬太受難曲》(Saint Matthew Passion, Matthäuspassion),比前一首時間更長,全曲演奏長達3小時。其實巴哈為了耶穌受難日,前後共寫了45首受難曲,不過可惜的是第三首《馬可受難曲》(St. Mark Passion)的大部分以及另一首《庇堪第爾受難曲》(Picander Passion)如今已經佚失,另有一首《路加受難曲》(St. Luke Passion)則是否真出自巴哈親手所作,仍備受議論。但無論如何,巴哈這幾首受難曲,皆可稱得上是基督教音樂中最突出的作品之一。

《約翰受難曲》其實完成在科騰時期,但是卻於1724年的耶穌受難日在聖湯瑪斯教堂首演,此後一直到巴哈辭世之後的1780年間,都還經常在這裡演出,然而此後卻消失無蹤,逐漸被人淡忘。《馬太受難曲》的情況更慘,在1729年首演後,據說並不受到歡迎,最後被束之高閣,此後好像就被大家給忘記了,直到孟德爾頌在一百年後才又重新演出獲得成功。孟德爾頌家境富裕,年輕時就非常喜好巴哈的作品,尤其是這首《馬太受難曲》,他以將這首受難曲重新演出當成職志,他自知難以獨力成就此事,所以求助自己的姊姊,幫他組成一個20多人的合唱團,孟德爾頌更是右手握指揮棒,左手彈鋼琴,先將全譜熟記,並苦練多時,最後終於在他20歲那年讓《馬太受難曲》重新搬上舞台演出獲得熱烈迴響。也正因為孟德爾頌這個近似瘋狂的舉動,才讓世人在百年後,重新認識巴哈的音樂與偉大。

Bach_1025.jpg 

格林‧古德演奏《哥德堡變奏曲》
The Goldberg Variations - Glenn Gould

阿姆斯特丹巴洛克樂團演出《馬太受難曲》
Bach - Matthaeus Passion - Amsterdam Baroque Orchestra and Solois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