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前來布拉格訪友的父親從校長榮格曼那裡聽聞史麥塔納時常蹺課的事,深感羞愧與氣憤,在賞史麥塔納一巴掌後將他直接帶離城市,回到老家管教。史麥塔納先是待在諾美特(Nové Město)的叔叔家中一小段時間,結果他與表姊陸薏斯互相愛慕,並將一首《陸薏斯波卡舞曲》獻給已是名歌手的陸薏斯。
之後,在皮爾森(Plzeň)普賴蒙特修會中學任教,且年長史麥塔納23歲的堂兄約瑟夫(Josef Smetana)願意讓小堂弟到他的學校補完中學課程,於是史麥塔納便在皮爾森直至1843年完成中學學業為止。不安於室的史麥塔納,在課餘之暇仍沈迷於音樂,他以鋼琴手的身分在鎮上的許多活動中出現。他又經歷了幾段戀情,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對象是卡特雷娜‧科拉諾娃(Kateřina Kolářová),她是一名稅官的女兒,也是位才華洋溢的鋼琴演奏家,史麥塔納深深為她著迷,為此創作了幾首樂曲獻給她,並且寫下如下的迷戀文字:「只要她不在身旁,我就坐立難安。」
史麥塔納與卡特雷娜
在皮爾森度過相對平靜的3年時光後,經過堂兄約瑟夫從中幫忙說服,父親終於願意讓史麥塔納回到布拉格學習音樂,並且於於1843年8月動身前往。儘管決心展開始自己的職業音樂家生涯,但那時父親的農場因為收益有限,逐漸陷入經濟困境的雙親已無法給他金錢支援,史麥塔納只得自謀生活,尋找工作機會。帶著父親所給僅有的20古爾盾(荷蘭幣)到達布拉格後不久,他就陷入難以為繼的困難中。據史麥塔納日後回憶,他經常不得不餓著肚子上床睡覺,有次甚至整整三天終止吃了一小塊麵包和一小口咖啡,然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此時卡特雷娜也在布拉格由約瑟夫‧普羅克什(Josef Proksch)所興辦的音樂學校中就讀,她的母親對史麥塔納的未來甚為關懷,居然從中斡旋讓普羅克什校長同意收史麥塔納為弟子,這是個難的機遇,因為普羅克什是當時布拉格最出名的音樂教師,以新穎的方法教授貝多芬、蕭邦與白遼士的音樂而著稱,當然收費也是最高昂的,簡直讓史麥塔納吃不消到想尋短。幸好就在此際,圖恩伯爵(Count Thun)的信差為他帶來了希望,史麥塔納成為伯爵府上的音樂教師,年薪300古爾盾,此後3年,他每天為伯爵的5名子女上5個小時的音樂課,保障了他的基本生活,也償付了學費的開銷,讓他得以從容地學習音樂理論與作曲。這段期間的創作包括幾部歌曲、舞曲、即興曲與《G小調鋼琴奏鳴曲》(G minor Piano Sonata)等。
1846年,史麥塔納出席白遼士在布拉格舉行的音樂會,並在老師普羅克什引介下,與白遼士相會。同時他也在雇主圖恩伯爵家中與舒曼與克拉拉相見,不過舒曼與克拉拉對史麥塔納的《G小調鋼琴奏鳴曲》不甚認同,認為當中存有太多白遼士的影子。
在多年追求後,史麥塔納與卡特雷娜的感情也逐漸升溫,當1847年6月,他辭去圖恩伯爵的家庭音樂教師職務時,接替者就是他所推薦的卡特雷娜。告別學習生涯的史麥塔納,決定動身前往西波西米亞,希望能成為一個巡迴演出的鋼琴演奏家。不過他的期待並未獲得實現,他的巡迴演出評價不佳,只好又重新回到布拉格,以收私人學生及室內音樂會串場伴奏為生。
1848年是歐洲的「革命年」,由於全歐糧食收成欠佳,導致了各地湧現經濟危機,再加上隱抑已久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在法國爆發「二月革命」後,如野火般地延燒遍及歐陸。繼法國和奧地利起義,捷克的民族主義者也努力爭取廢除奴隸制和波希米亞的解放。史麥塔納向與激進青年來往密切,他也積極參加了革命運動,據說還曾投入巷戰,並在抗爭中創作了合唱曲《自由之歌》,管弦樂曲《歡呼序曲》、《學生兵團進行曲》,鋼琴曲《革命進行曲》等作品。不過,民族起義後來還是被鎮壓而以失敗收場。
★☆★☆★☆
史麥塔納:絃樂四重奏《我的生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