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erg_02  

 

 

1910年的《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 Op.3)是貝爾格在荀白克門下創作的最後一部作品,此作品雖然使用了荀白克所創造的無調性作曲法,但也依靠自己不太穩定的調性作曲技法基礎完成其中兩個樂章,將新穎與懷舊相融合無疑是貝爾格獨特風格的顯現。《弦樂四重奏》之創作,正是貝爾格與其妻海倫赫納茲基(Helene Nahowski)相戀之際,因為遭到海倫父親的極力反對,此在心中無比苦悶與反抗的情況下寫就,後來在卷首開宗明義提辭「現給吾妻」。

關於貝爾格與海倫的愛情,從一開始就遭受到女方家長的反對,讓他們的婚姻一路坎坷。海倫的父親不贊同貝爾格成為女婿的主要理由有二:其一是信仰不同----貝爾格是天主教徒,女方式新教家庭;其二是貝爾格根本沒有正當職業,甚至可說是無業人士。為了博得準岳父的歡心,貝爾格棄天主教而改信基督教,後來也因此說服女方家長同意他們的婚事,兩人在1911年結婚了。然而,婚後貝爾格又偷偷回頭繼續當天主教徒,為婚姻埋下一個不安定的種子。

貝爾格與海倫
Berg_Alban_Helene  

貝爾格1912年為女高音和樂隊而作的《阿爾騰伯格歌曲》(Altenberg Songs, op.4)反映了放蕩和苦澀兼具的性愛意識,即使這在貝爾格後來所創作的兩部歌劇中有著更深刻的宣洩,但這部歌曲已是當時音樂界最驚人聳動的作品了。當這部作品於1913331首演時,因為充滿玩世不恭的意興,詞義放浪形骸,當場引起極大騷動,後來警察還出動拘捕了音樂會的主辦人,變成當時音樂界的一大醜聞於是除了貝爾格本人,還牽連荀白克與同門師兄弟魏本(Anton Webern)等人,也都遭到嚴詞批判。

身為老師,荀白克也不認可《阿爾騰伯格歌曲》,原因並非遭到連累與被批評可恥,而是因為他認為樂曲的結構過於簡單。為了使老師滿意,貝爾格嘗試創作更長更成熟的結構(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馬勒《第九交響曲》的影響),成果就是《管絃樂曲三首》(Three Pieces, Op.6),當然題獻給恩師。而且終貝爾格一生,《阿爾騰伯格歌曲》既未付梓出版,也沒再度演出過。

至於獻給荀白克的《管絃樂曲三首》,主要是為了慶祝荀白克40大壽而作。於19236月由師兄弟魏本指揮首演其中的第一與第二首。三首全本演出則歷經修訂遲至19304月才由舒勒於北德的奧登堡首演。

服兵役的貝爾格
Berg_12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51917年間貝爾格也應召入營,加入奧匈帝國軍隊服兵役1917年退役後,持續到1922年之間則埋首於創作歌劇《沃采克》(Wozzeck)。這齣歌劇源自德國劇作家布希納(Georg Büchner)同名劇本,其實貝爾格在戰前的1914年就關注到這部劇作,故事是述說德軍部隊裡的一個卑微理髮師沃采克,經常遭到軍隊官長們的羞辱,但他為了養活未婚妻瑪麗亞與他們的私生子,不得已必須時常讓軍醫在自己身上進行種種殘酷的藥物試驗,以換取每天三個銅板微不足道的報酬。然而瑪麗亞受不了物質的誘惑,竟和軍樂隊長私通。沃采克不堪忍受,盛怒下殺死了瑪麗亞,自己也投湖自盡。那時候他們的小孩因為根本不懂事,還在旁邊玩耍。整部作品所陳述的不僅是沃采克個人的悲慘遭遇,也是在對不公不義的社會環境加以控訴。

這部貝爾格改編的三幕歌劇,大部分皆為無調性的音樂,從手法來說確實是一部劃時代的嶄新作品。但為了表現劇中人難以言狀的焦慮紛亂與狂暴,他使用了許多不堪入耳的吵雜音響,導致首演的反應極差,遭到各界強烈非議。不過,劇中對於沃采克充滿同情的敘述與對人性赤裸裸的描繪,強烈的戲劇張力令觀眾有全然不同的感受,終於喚起大家的注意,讓劇中張力深深感染了觀眾,最後也逐漸取得認同與成功。

Berg_13  

★☆★☆★☆

貝爾格《沃采克》

Alban Berg : Wozzec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