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伍斯特的艾爾加,主要仍是為地方音樂節譜寫樂曲,但就這樣經年累月持續努力不懈,終於逐漸為人所重視,也才有了一點點作曲家的名氣。
1893年他創作清唱劇《黑武士》(The Black Knight),是英格蘭中部幾個大合唱協會所演唱的一系列合唱作品中的第一首。接下去是又創作了《奧拉夫王》(King Olaf,1896)、《生命之光》(The Light of Life, 1896)、《巴伐利亞高地景色》(Scenes from the Bavarian Highlands, 1896)等曲。而為了慶祝維多利亞女王在1897年即位60周年紀念,艾爾加也創作了一首《帝王進行曲》(Imperial March),並由曼斯(Manns)指揮在水晶宮演出,結果得到女王的高度欣賞,指示將此曲列入慶祝節目之一的國家音樂會中的演出曲目。
就是這些逐漸累積出來的名望,讓各地請他作曲的邀約終於多了起來。像里茲音樂節向他約稿的成果──清唱劇《卡拉克塔克斯》(Caractacus, 1898)。不過窩居在伍斯特鄉間的他,作曲稿費仍相當有限,因此此時的艾爾加仍以小提琴教學為生。真正為艾爾加帶來巨大成功的是管弦樂《謎語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s, 1899)與清唱劇《傑龍修斯之夢》(The Dream of Gerontius, 1900)。這兩部作品被譽為英國音樂復興的里程碑。
《謎語變奏曲》首先由李希特(H. Richter)指揮在1899年6月於倫敦首演,這時候的曲名還稱作《新穎主題(謎)變奏曲》(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Enigma]),之後經過修訂並改名,由艾爾加親自指揮於同年9月在烏斯塔音樂節二度首演。此曲澈澄透明,魅力十足,旋即被當時一流的指揮家,包括尼基許、溫加特納、庫塞維斯基、托斯卡尼尼、拉赫曼尼諾夫及馬勒等人視為佳作,爭相指揮演出。
艾爾加在此曲的扉頁上題有「獻給在曲中被描述的朋友們」,因此這部管弦樂作品當然是艾爾加對朋友的音樂畫像。全曲由主題與14個變奏組成,每個變奏代表一個人,表現出他們的性格與習慣,每段的開頭只用別名或名字的縮寫來標明,但真正的對象也是個謎,即使後來許多人詢問,艾爾加也從未說明哪一段代表哪一個人。意外的結果,是關於哪一段變奏艾爾加指稱的是哪一個好友,一直是音樂學者及廣大樂迷長期以來所極欲揭露的謎題,持續爭論未休。
清唱劇《傑龍修斯之夢》則是應1900年伯明罕音樂節邀請創作的大型合唱曲,身為天主教徒的艾爾加根據樞機主教紐曼的詩《傑隆修斯之夢》加以譜曲。在英國國教盛行的環境下,首演不意外地以失敗收場,雖然主因是擔任指揮重任的李希特準備不週,加上合唱與獨唱者的演出都失常。(為免重蹈覆轍,從那以後,艾爾加對於作品的首演都由自己親身指揮)但是作品的高貴與優雅,在音樂價值上還是得到肯定的,文學家蕭伯納就說過,此作品的〈安魂曲〉令人聞之有「不寒而慄的愉悅感」。此曲隨後移到德國的杜塞爾多夫演出兩場,而理察‧史特勞斯在親聆過第二場後,驚嘆之餘即盛讚艾爾加為當時最重要的英國作曲家。
從那時起,艾爾加一躍登上國際舞台,不再和其他英國作曲家一樣,步出英倫三島就沒人認識了。艾爾加的樂曲在歐洲大陸立時風行,許多指揮家都爭相將艾爾加的作品列入他們的節目演出曲目當中,他在一夕之間成為最受矚目的音樂家,一掃創作前20多年埋首創作卻沒沒無名的陰霾。
艾爾加在受到讚揚的同時,以精采絕倫的樂曲回報眾人,佳作有序曲《安樂鄉》(Cockaigne)、清唱劇《基督使徒》(The Apostles)和《王國》(The Kingdom)、2部交響曲、1首小提琴協奏曲(專為小提琴家克萊斯勒Kreisler而作)、弦樂曲《引子與快板》(Introduction and Allegro)、合唱頌歌《音樂創作者》(The Music Makers)、交響練習曲《法爾斯塔夫》(Falstaff)。特別是第1交響曲(1908)一開始就得到驚人的成功,僅一年多的時間裡,就在歐洲各大城市如曼徹斯特、維也納、聖彼得堡、羅馬、布達佩斯等地演出達100場。
不過使他名揚四海,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人物的作品,卻是於1901年首演的一套五首《威風凜凜進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中的第一首。這首曲中段的優美旋律打動了英王愛德華七世,他建議將此曲調配上歌詞,於是配詞又在1902年以《希望和光榮的國土》(Land of Hope and Glory)為名出現在《加冕頌》(Coronation Ode)之中。
所以艾爾加竟創作出一首最受英國王室與民間喜愛的樂曲。《威風凜凜進行曲》的首曲充滿活力與熱情,其之廣受歡迎,似乎從演出第一天就注定了。艾爾加回憶起1901年的首演音樂會時,寫道:「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首演奏完畢後發生的情景,全場觀眾起立歡呼叫好,因此我不得不再演奏一遍,但奏完後的情況依舊如此,觀眾仍拒絕讓我繼續演奏下面的曲子,為了恢復會場秩序,我只好指揮樂團第三度演奏。」
由於對王國的貢獻,1904年,時年47歲的艾爾加被英王封為爵士,1911年再獲殊功勳位,1924年獲「英王音樂大師」榮譽稱號,1931年再被晉封為僅低於男爵世襲爵位的從男爵。此外,各界給他的榮譽也如錦上添花一般,紛紛而至。像是榮譽博士學位,從1900年持續到1931年為止,頒贈給他的名校接踵而來,包括英國的劍橋、杜翰、里茲、牛津、艾伯登、伯明罕與倫敦大學,美國的耶魯與西賓州大學等。另外,艾爾加於1905至1908年間,受伯明罕大學聘為佩頓榮譽席音樂教授,1911-1912年被聘任倫敦交響樂團指揮。
☆★☆★☆★
艾爾加《謎語變奏曲》-伯恩斯坦指揮演出
Elgar : "Enigma Variations" - Bernstein conducts
艾爾加《謎語變奏曲》第九變奏〈獵人〉
Edward Elgar : Nimrod - Enigma Variations
艾爾加《帝王進行曲》
Edward Elgar : Imperial March
艾爾加親自指揮《威風凜凜進行曲》-1931年
Edward Elgar : 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 No.1 in 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