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ernstein_12_NYWTS_1945  

 

早在1940年,伯恩斯坦就曾進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檀格塢(Tanglewood)音樂節夏季研修班,拜薩基‧庫塞維斯基(Serge Koussevitzky)為師精進指揮能力。1942年,頗欣賞他的庫塞維斯基邀請伯恩斯坦擔任他在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助理指揮。

伯恩斯坦在檀格塢
Bernstein_and_LukasFoss_look_Heinz Weissensteinble_at_tanglewood  

隨後伯恩斯坦又跑回紐約找機會。幸運之神並沒有讓這位帥氣的年輕人等太久,波蘭指揮家羅津斯基(Artur Rodzinski )19438月出任紐約愛樂新任音樂總監後,在沒看過伯恩斯坦指揮的情況下,大膽起用25歲的他擔任樂團的助理指揮。接著在同年1114日,伯恩斯坦臨時代替生病的指揮家布魯諾‧華爾特(Bruno Water)登台指揮,從此一炮而紅。

那時紐約愛樂於卡內基音樂廳的演出是透過電台向全美無線廣播的,適逢二次大戰,類此的超級樂團音樂會實況廣播可說是美國人的心靈雞湯,更何況居然由本國子弟擔任指揮,初次登場的伯恩斯坦能一鳴驚人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第二天《紐約時報》在頭版刊登消息,其重要性等同旁邊刊登的「美國潛艇擊沉七艘日本軍艦」的頭條新聞。輿論界盛讚這位當時默默無聞卻幹勁十足、患有嚴重宿醉毛病的小夥子,依據《紐約時報》的評論是「這是一個很棒的美國成功故事,這次溫暖友善的勝利演出,洋溢著整個卡內基音樂廳並且傳送到遙遠的全國各處」。從此,許多音樂會與樂團都急於找這位年輕富盛名的指揮家擔任客席,伯恩斯坦的名字與美國音樂界再也無法分離。

Bernstein_31_Carnegie Hall_1946-1948  


1945
1947年,年僅27歲的伯恩斯坦應邀出任紐約市立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這個樂團是在1944年由指揮家史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所成立,在市長支持下,其目標是針對不同的觀眾群,擁有更具現代感的計劃和更便宜的票價,以與紐約愛樂做區隔。

除了指揮家,伯恩斯坦也以作曲家身分現身。他的第一交響曲《耶利米》(Jeremiah1944年由他親自指揮在匹茲堡進行首演。芭蕾舞劇《自由綺想》(Fancy Free)則由傑羅米‧羅賓斯(Jerome Robbins)編舞,在19444月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上演。後來這齣芭蕾舞劇又繼續發展改編,於配上歌詞後變身成為音樂劇《錦城春色》(On the Town),同年12月登上百老匯舞台。《自由綺想》的劇情大意是有三個水手,遇到兩個年輕姑娘,無法分配誰該去追求。於是三個人決定透過比賽跳舞去讓兩個女生來裁判並決定芳心歸屬。沒想到三人舞技相當,跳完後女生們還是沒辦法抉擇。導致三個水手大打出手,兩個姑娘也逃之夭夭。最後,三個人冷靜下來想想,實在得不償失,發誓再也不追求異性了。然而就在此時,迎面又走來一個標緻的美少女,三個男人按捺不住,又展開新一輪的追逐。1949年《錦城春色》再被好萊塢改編成同名電影,次年奪下奧斯卡最佳音樂金像獎。

Bernstein_16_apartment_New York,_1946-1948_(William_P__Gottlieb_00721)  

二戰結束之後,伯恩斯坦的音樂生涯開始在國際舞台上蓬勃活躍。他在1946第一次前往歐洲與許多樂團合作演出,並且完成拉威爾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的獨奏及指揮錄音。1946年,他也第一次指揮歌劇演出,那是班傑明‧布萊頓(Benjamin Britten)的《彼得‧格雷米斯》(Peter Grimes),地點就在檀格塢。同樣在這一年,應阿特羅‧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之請,伯恩斯坦擔任NBC交響樂團的客席,指揮2場音樂會演出,其中一場仍由他本人獨奏拉威爾的鋼琴協奏曲。

本身是猶太人的他,於1947年第一次回到台拉維夫,擔任樂團指揮,此後他終生都與以色列保持密切聯繫。隔年的以阿戰爭期間,他甚至奮不顧身,前往貝爾謝巴沙漠沙漠為以國部隊官兵舉辦露天音樂會。1957年時,他又到台拉維夫指揮演出,直到1970年代,他與以色列愛樂有許多演出錄音都在那裡完成,並由德意志唱片公司出版。

Bernstein_04_1948  


1949
年,伯恩斯坦的第二交響曲《不安的年代》(The Age of Anxiety)首演,由庫塞維斯基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演出,伯恩斯坦自己鋼琴獨奏。兩年後,庫塞維斯基去世,伯恩斯坦繼承恩師,成為檀格塢的管弦組與指揮組的負責主管,並持續掌理了許多年。

儘管外界一直盛傳伯恩斯坦具同性戀的傾向,但或許在經過內心衝突後,伯恩斯坦還是決定在1951911與智利裔女星費莉西雅‧科恩‧蒙特亞萊格雷(Felicia Cohn
Montealegre
)結婚,兩人婚後恩愛,家庭甜蜜美滿,育有21子,分別是長女潔咪(Jamie)、長子亞歷山大(Alexander)與次女妮娜(Nina)。

伯恩斯坦全家福
Bernstein_Wife_ Son_Daughter_01  


1953
年,伯恩斯坦的音樂劇《錦城春色》獲得了年度最佳音樂劇東尼獎,劇中輕鬆活潑、放蕩不羈的藝術風格,正反映了三零年代紐約的特色。然而,真正成為伯恩斯坦的終生代表作品,則是39歲完成的音樂劇《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此劇以50年代的街頭故事為背景的愛情悲劇,劇中的歌曲〈瑪莉亞〉 (Maria)、〈今夜〉 (Tonight)、〈美國〉 (America)和〈何處〉(Somewhere)等,也成為後來許多音樂會中受觀眾喜愛的獨唱曲目。

《西城故事》的原型其是就是莎士比亞的《羅蜜歐與茱麗葉》,但發生場景改到現代紐約的西城區,變成兩個幫派火拼的的故事。羅蜜歐與茱麗葉,在劇中化身成為紐約社會下層的東尼與瑪莉亞,兩個敵對家族蒙泰古和凱普萊特,則轉成兩個青少年不良幫派「噴射幫」及「鯊魚幫」。在百老匯上映多年,歷久不衰,1961年又拍成電影,叫好又叫座,結果於次年勇奪奧斯卡最佳配樂、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與最佳女配角等10座金像獎,轟動全美。

伯恩斯坦與《西城故事》工作組
 

★☆★☆★☆

Bernstein - Time Square (from "On The Town")
伯恩斯坦《錦城春色》之〈時代廣場〉


Bernstein conducts Bernstein - On the Town (Ballet Music)

伯恩斯坦親自指揮《錦城春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