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uss_I_02_1837  

 

約翰‧史特勞斯在1825年組建了自己的樂團,並開始自己為樂團的演出譜寫作品。不久他便成為了全維也納最知名也是最受歡迎的舞曲作曲家,並先後帶領樂隊在德國、荷蘭、比利時、英格蘭和蘇格蘭的許多地方演出,當他在法國第一次聽到當地的四對方舞曲(quadrille)演奏後,他也開始創作這一類型的作品,並且相當熱衷在維也納廣為推介這種舞曲。

 

嶄露頭角的史特勞斯在維也納廣受矚目,向他大獻殷情的女郎也如過江之鯽,其中有一位美麗的姑娘瑪麗亞安娜斯特萊姆(Maria Anna Streim)卻吸引了施特勞斯的注意。不久,他倆就在維也納的利希滕塔爾(Liechtenthal)教區教堂舉行了婚禮。

 

瑪麗亞‧安娜‧斯特萊姆

Anna_Streim_(1801-1870)  

 

18251025日,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世了,後來又陸續生了好幾個兒女。三個孩子小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 Junior1825-1899)、約瑟夫(Joseph1827-1870)、愛德華(Edward1835-1916),後來均為有名的圓舞曲作家;他們還有兩個女兒,生於1829年的安娜(Anna)和生於1831年的特蕾莎(Therese)。他還有一個生於1834年的小兒子斐迪南(Ferdinand),但是他只活了十個月就夭折了。不過由於老約翰史特勞斯長期與樂團在外地演出,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很少,疏遠的結果,使得他的婚姻越來越不牢靠。

 

成功的事業讓老約翰應接不暇。而隨著演出約請的日益增加,史施特勞斯樂團也不斷地擴大,成立分團。到了1830年,樂團的規模已發展到擁有8個樂組之多,聘用的樂手多達200名以上。每一天晚上,史特勞斯常常是坐著馬車從一個舞場趕到另一個舞場,指揮一段圓舞曲之後,又奮力擠過仰慕他的人群,跳上馬車繼續向另一個地方疾馳而去。每每都要到淩晨3點鐘之後,才能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裡。

 

有位來自萊比錫的記者寫下了一段相當寫實的報導,讓史特勞斯的名聲越過奧地利的邊界而更為廣揚:「在彩燈繽紛的樹底下和拱廊中,擺放許許多多的座席。人們在那兒吃喝談笑,傾聽音樂。樂團位於觀眾中間,演奏著時興的圓舞曲,樂音迴腸盪氣。聳立在指揮席上的是被尊稱為『奧地利的拿破崙』的約翰史特勞斯。史特勞斯的圓舞曲之於維也納人,猶如拿破崙的勝利之於法國人一樣震撼。要是維也納人也有那麼多的大炮,那麼他們一定會在斯伯爾舞廳前,為他樹立一座象徵勝利的巨型圓柱的。」

 

後來聞名全球的史特勞斯三兄弟

Strauss_Brothers  

 

可是身為妻子的安娜卻並一點都不幸福。她的丈夫夤夜不歸,不只是因為整日忙於演出,還因為他迷戀上了一個名叫艾米麗川普西(Emilie Trampusch)的女人。忍無可忍的安娜終於向丈夫提出了最後通牒,沒想到史特勞斯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收拾細軟西,逕自搬到艾米麗那兒去住了。從此以後,除了每月供給家裡500盾的生活費外,史特勞斯和自己的家庭幾乎就斷絕了來往。

 

183411月,史特勞斯開始了他持續多年的歐洲旅行演出。他以精湛的藝術打破了古板的柏林人的偏見,繼而又征服了巴黎,得到空前的成功。但樂團來到倫敦時,卻踢到鐵板,演出一開始就很不順利。直到1838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加冕典禮才出現戲劇性的轉機,在白金漢宮舉行的宮廷舞會也邀請了史特勞斯樂團,當行將登基的維多利亞公主隨著史特勞斯指揮演奏的樂曲,帶頭跳起了華爾滋舞曲,讓英國子民大開眼界,自此,英國的紳士與淑女們也就沒有任何顧忌,放開心胸大跳特跳。樂團赴倫敦以外的地方去演出,也獲得了極大的迴響。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加冕典禮

The_Coronation_of_Queen_Victoria_in_Westminster_Abbey_28_June_1838_S  

 

但是長期旅行加上水土不服,在英國演出後期,許多樂手都病倒了,史特勞斯自己也病得相當厲害,有陣子他覺得自己就要死了,於是再三懇請醫生讓他回國。在返國的路上,史特勞斯還不時地胡言亂語,更經常昏迷不醒,連醫生都束手無策,斷言他已經無望了。沒想到,史特勞斯撐著回到奧地利。安娜聞訊火速從維也納趕來接他,史特勞斯才又回到了妻兒們的身邊。

 

經過安娜的悉心照料與護理,史特勞斯奇蹟似的康復了。當不再需安娜來照顧他的時候,他卻故態復萌,又一次遺棄了安娜,又魂不守舍的去找艾米麗了。從此以後,史特勞斯就再也沒有踏進過自己的家門。

 

老史特勞斯簽名

Strauss_i_signatur_1846  

 

★☆★☆★☆

老約翰‧史特勞斯《嘉伯瑞利圓舞曲》
Strauss I :
Gabrielen-Walz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