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lova_41.jpg  

 

維克托莉亞穆洛娃(Viktoria Mullova)於19591127日生於俄國莫斯科的近郊區。受熱愛音樂的父母影響,她從5歲便開始學習小提琴。由於音樂天賦突出,10歲時被招入莫斯科附屬中央音樂學校隨V. 布朗寧學琴。布朗寧雖然不是什麼名師,但教學認真且經驗豐富,為穆洛娃大廈了堅實的基礎。12歲時,她首次登台,與莫斯科愛樂樂團合作演奏了維厄當的《第五小提琴協奏曲》。畢業後,她直接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成為著名小提琴家萊奧尼德柯岡(Leonid Kogan,1924-1982)的學生。

 

柯岡是與大衛奧依斯特拉齊名的小提琴演奏大師,也是蘇聯小提琴演奏學派的傑出代表人物之一。雖然當時的柯岡演奏事業繁忙,但穆洛娃隨他習琴的6年中,還是從這位當代演奏大師身上學到不少東西。這從穆洛娃日後上台演奏時剛毅遒勁、外冷內熱的琴風中,皆可看出柯岡的身影。

 

 Mullova_03.jpg  

 

穆洛娃16歲還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就讀的期間,就被派往波蘭參加韋尼奧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International Henryk Wieniawski Violin Competition)榮獲第一名。當1979年,穆洛娃以優異的成績從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後,次年又參加在芬蘭舉行的西貝流士國際小提琴大賽(International Jean Sibelius Violin Competition),再度旗開得勝,奪得冠軍。兩年後的1982年再接再厲,於第七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International Tchaikovsky Competition)中,再次成為金牌得主。幾年間連續贏得好幾項國際性音樂競賽金獎,轟動了國際樂壇,穆洛娃的非凡實力展露無疑,等待在她面前的是一條無限光明的康莊大道。

 

但就在這個時候,穆洛娃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擇。為了「開拓自己的藝術視野,也為了爭取更多與更正規的演出機會,特別是可以和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樂團及指揮進行合作。」(穆洛娃自己所云)19836月,穆洛娃告別一路栽培她的黨和祖國,奔赴西方謀求更廣闊的發展。

 

 Mullova_04.jpg  

 

在前往芬蘭演出的旅程中,穆洛娃和她的情人瓦赫坦若爾達尼亞(Vakhtang Jordania)一起叛逃。若爾達尼亞冒充是她的鋼琴伴奏,讓他們有機會一起離開蘇聯。在住進庫薩莫(Kuusamo)的飯店之後,若爾達尼亞告訴監視他們的KGB官員,穆洛娃因為參加席宴後的聚會喝得太多臥床不起。然後巧妙地將把蘇聯政府所擁有的史特拉底瓦里小提琴,遺留在房間的床上,匆匆逃離飯店。芬蘭廣播公司的記者與攝影師開著租來的車連夜越過邊境,將他們送到瑞典的呂勒奧(Luleå),接著前往斯德哥爾摩。他們在瑞典提出政治庇護的請求。

 

瑞典警方就像對待其他從蘇聯東歐集團來的政治叛逃者一樣,接手處理這對年輕的逃亡音樂家,不過因為正值週末,所以警方建議他們先留在飯店,直到週一美國大使館開幕。那兩天,穆洛娃和若爾達尼亞以假名在飯店房間裡寸步不離,甚至連櫃臺都不敢前往。結果證明他們的做法是極為明智的,否則結局可能完全不同,因為他們的照片隨即被登在所有報紙的頭版,很容易被認出來,恐怕難以遁逃。兩天後,他們在美國使館人員協助下,帶著口袋裡的美國簽證抵達華盛頓特區。

 

穆洛娃乃是是蘇聯全力栽培的樂壇明日之星,在1980年代美蘇冷戰仍尚未結束之際,她的叛逃可謂讓蘇聯顏面盡失。

 

 Mullova_43_S.jpg  

 

★☆★☆★☆

穆洛娃演奏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Mullova
plays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