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zt_40  

 

弗朗茨.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022日出生於匈牙利的一個小村莊瑞汀(Raiding)。父親亞當.李斯特 (Adam Liszt)本身就喜好音樂,能演奏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等多種樂器,曾為尼古拉二世王子埃斯特哈齊(Prince Nikolaus II Esterházy)服務,也曾結識海頓和貝多芬等音樂大師。兒子還很小的時候,亞當就發現他具有出奇的音樂天分,於是當弗朗茨6歲才剛能在鋼琴椅上坐穩時,立即為小孩準備了一架鋼琴,並親自教導他演奏。

為了兒子的音樂前途,亞當時常向尼古拉二世王子告假,陪著兒子四處旅行演出。在他的指導下,弗朗茨的鋼琴演奏也有超乎年齡的出色表現。9歲時,小李斯特在歐登堡(Oedenburg)舉行生平第一次公開演奏會,獲得滿場熱烈的掌聲,當地的顯貴以埃斯塔哈基伯爵為首共同組織起來,願意資助李斯特6年的海外學費。為了兒子的將來,亞當變賣家產,又湊了一些錢,舉家遷居維也納,展開李斯特的音樂學習生涯。

 Liszt Birthplace Posters  

李斯特一家在維也納的生活可說十分清苦,他們三口人擠在一間小屋內,靠著亞當打工勉強維持生計。為了兒子的音樂才華能夠發揮,父親除了請維也納宮廷音樂總監安東尼奧•薩列里(Antonio Salieri)教作曲外,還央請著名的鋼琴家卡爾•徹爾尼(Carl Czerny)親自教小李斯特鋼琴,徹爾尼乃是貝多芬的入門弟子,小李斯特每週要去徹爾尼家上三次課,來回要步行兩個多鐘頭,但10歲的李斯特不以為苦,從來沒有間斷過鋼琴課的學習。

徹爾尼也十分欣賞這位刻苦的學生,對李斯特深藏的潛力深感驚奇,他發現李斯特簡直是個天生的鋼琴家,即使一開始不懂和弦,卻可以看過一眼就演奏任何樂曲,而且可以輕易的即興創作。在側爾尼嚴格的訓練下,李斯特琴技日有進展,熟練到可以看著管弦樂總譜就能在鋼琴上彈奏,連最難最複雜的曲子也都能輕易的視奏。感念師恩的李斯特後來也說:「我的一切都是徹爾尼教給我的。」

短短兩年,李斯特的鋼琴技藝突飛猛進,已經可以在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都舉辦獨奏音樂會了。據說,李斯特在維也納的第二場演奏會上,觀眾席中出現了一位全聾的老人,雖然無法聽見李斯特的演奏,但這位老人卻以心靈感受了這位少年天才的音樂力量,在演奏會結束之後,老人上前熱情地摟住這位神童,並親吻了他的額頭。這位老人不是別人,正是音樂大師貝多芬,這一吻,讓年僅12歲的李斯特名揚全歐。(這是李斯特老年時親口對自己學生所說的故事,但據考證,貝多芬從未在公開音樂會上和李斯特如此相遇,但有可能曾在家裡接見過他。不過這個生動的故事卻為世人普遍接受,也理所當然成為李斯特的傳奇之一。)

 

 Liszt_19  

隨後,徹爾尼告訴李斯特與他的父親,說他已經將所有能教的都教給李斯特,再也沒有任何保留。他並建議李斯特應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繼續學習。因此,李斯特又隨著父親來到了巴黎。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他們雖然申請了巴黎音樂學院,卻在頑固的院長凱魯比尼(Che Rubini)堅持下,嚴格拒絕接受包括李斯特在內的外國學生。

但世事殊難意料,著名鋼琴製造家賽巴施坦.埃拉爾(Sébastian Erard)因為耳聞李斯特驚人的琴技,慷慨地贈送一架最新設計的鋼琴給他。這架鋼琴可以進行同一音調的快速重複彈奏。李斯特得到這架新式鋼琴後如獲至寶,他的演奏才藝得到更好的發揮,他的演奏如同風暴一般立刻席捲了全巴黎。李斯特不但應邀為法國王室演奏,被法國貴婦捧為名流,甚至他的相片還出現在每個商店裡成為暢銷商品。

1824年,李斯特在巴黎的一次公開音樂會上彈奏時,技藝絕倫,巧妙非常,不但觀眾嘆為觀止,竟連伴奏的管弦樂團團員們都因為仔細聆聽而忘記了如何結束全曲,傳為佳話。同一年,李斯特首度跨海前往倫敦訪問演出,並應邀在英王喬治四世(George IV)御前演奏。接著又馬不蹄的趕赴愛爾蘭演出,讓他的名聲逐漸攀升到高點。

 

 Liszt_22  

當李斯特16歲時,已經在舞台燈光下閃耀的度過7年的時光,四處奔走與過度的疲勞讓他的健康狀況逐漸變差了。1827年,父親帶著他到布洛涅(Boulogne)海濱去療養。然而李斯特的父親在旅程中不堪勞頓,身體日衰,竟然在不久之後就去逝了。母親趕來巴黎照顧李斯特,接下來的5年間,她與李斯特同住在一處小公寓裡。為了維持母親與自己的生活,李斯特放棄了巡迴演出,從早到晚忙於教課掙錢。他很快的就成為巴黎的名師,學生遍布城市與鄉間,來來往往都需要耗費很長的距離及時間。由於時間都被佔滿了,剩餘的零星時間就被他拿來抽煙和喝酒,這兩個個生活習慣一直持續了他一生的時間。

巴黎的繁華與自由風氣,讓李斯特有機會接觸到各類不同的人士。他廣泛的閱讀各類文章,以克服自己年少時缺乏正規教育所導致的學識不足。性格開朗、熱情的李斯特,交遊廣闊,結交許多名流與藝術家。尤其是大作家雨果(Victor-Marie Hugo)和李斯特時有來往,他們都具有人道主義思想,追求平等、博愛、自由,在藝術上主張革新,相似的世界觀和藝術觀,使二人更為投緣。在巴黎的時候,雨果總是李斯特作品的第一位欣賞者,而李斯特也經常第一個欣賞到雨果的文學作品。李斯特的作品中,有幾首就是根據雨果的詩為意境而創作的樂曲;而雨果的一些詩,也是從李斯特的旋律中得到靈感而寫出來的。所以後人將這兩位藝術家稱為「精神上的孿生兄弟」。

 

 Liszt_50  

★☆★☆★☆

李斯特《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
Liszt :
Hungarian Rhapsody No. 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