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zet_04  

 

 

18581月底,比才抵達羅馬近郊16世紀的梅迪西別墅(Villa Medici),一處由羅馬大獎法國委員會為留學音樂家所選設的居所與莊園。在羅馬期間,比才創作一部諧歌劇《唐波柯皮歐》(Don Procopio,1906年才於在蒙地卡羅首演)和一首合唱交響曲《瓦斯可‧達‧迦馬》(Vasco da Gama),以及1858年的《頌主曲》(Te Deum)。

他在羅馬時,曾經寫了一封很感性的信給父母親,信上道:「如果我有十萬法朗的收入,我們的餐桌上將堆滿了麵包,父親與我不必教授音樂為生,只要靠這些錢就可過日子,這並非不可能的事,十萬法朗也沒有什麼,只要喜歌劇能再度成功。」在羅馬的三年,比才曾努力探索各種作品的創作,嘗試不同的音樂形式,他寫過交響序曲、清唱劇、鋼琴曲、浪漫曲,最終似乎是想了讓他揚名立萬的歌劇創作而準備。

除了音樂,比才也對義大利的風土人情及山光水色十分著迷。他於抵達羅馬的第一年,就和幾個同伴倘佯在阿納尼和弗羅西諾內的山巒和森林裡度過夏天。比才為此還曾寫了一封文情並茂信,給恩師馬蒙泰爾,敘述他的親身體驗。他也往義大利南部繼續他的遊覽,到達那不勒斯和龐貝古城,那不勒斯給他的感動很少,但龐貝令他心情激昂,他寫道:「在這裡,你與古人一起生活著,你能看到他們的寺廟,他們的劇院,在他們的房子中,你也發現他們的家具與廚房用品...。」

梅迪西別墅
Villa_Medicis_S  

深深喜歡著義大利的比才,在回到羅馬後,做了一個重大決定,他向委員會申請更動他的學習行程,將原本應該到德國的第三年改為依舊留在義大利,以便完成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並未指明)。他的申請獲得批准,他也樂得繼續在義大利快樂生活,汲取養分。然而天不從人願,當他在18609月與他的朋友傑洛德(Ernest Guiraud)共遊威尼斯時,卻收到母親在巴黎病重的消息,要求他即刻整裝返家。

比才母親重疾拖了整整一年,直到18619月過世。他為去世的母親題寫了一首名為《奧西安狩獵序曲,詼諧曲和葬禮進行曲》(an overture entitled La Chasse d'Ossian, a scherzo
and a funeral march
)的三重管弦樂曲。這部作品中的序曲已經被佚失,詼諧曲後來納入後來完成的《羅馬交響曲》(Roma symphony),葬禮進行曲的音樂則改編入歌劇《採珠人》(Les pêcheurs de
perles
)當中。

比才返家後,與家裡的管家蕾特(Marie Reiter)有染。1862年,蕾特生下一子,當時大家都認為是比才的父親阿道夫的兒子。沒想到,1913年臥在病榻上的蕾特才說出真相,原來比才是這個小孩真正的生父。

當「羅馬大獎賽」五年的金錢補助期滿後,比才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也就是他根本無法以創作音樂謀生。於是他只好開班授徒,招了鋼琴演奏與音樂創作兩個班的學生,他弟子中的兩位----加勒伯特(Edmond Galabert)與拉康伯(Paul Lacombe)後來都成為他的摯友。他還擔任排練伴奏以及舞台音效,與包括白遼士與老師古諾的劇作都曾合作過。這段時期,他最重要的工作,還是以重新編寫其他音樂家的作品為主,將數以百計的歌劇與樂曲改編成鋼琴曲,也將聲樂作品及管弦樂改編成各種形式的音樂。他甚至也是個樂評家,以「格斯頓‧貝才」(Gaston de Betzi)為筆名為雜誌《國內外評論》(La Revue Nationale et Étrangère)寫音樂評論文章。實際上,比才在撰寫樂評上極為出色,表現得可圈可點,直到186783,他與雜誌社新任編輯大吵一架,才憤而辭職不幹。

歌劇《採珠人》的場景
Les pecheurs de perles_S  

1862年起,比才一直斷斷續續在進行一齣源自《恐怖伊凡》(the life of Ivan the
Terrible
)故事的歌劇《伊凡四世》(Ivan IV)的撰寫工作,這是舞台總監卡瓦略(Léon Carvalho)原本接下卻始終未能完成的創作。比才在1865年終於完成並提交給巴黎歌劇院,卻遭到退件,此劇一直被埋沒到1946年才有機會公演。

這時候有一位藝術愛好者瓦勒烏斯基拿了十萬法朗尋求一位年輕無名的作曲家,每年編寫一齣三幕歌劇上演;劇院經理因欣賞比才,而把這個大好差事交給他。1863年他的《採珠人》在抒情劇院上演。1866年,比才與卡瓦略又簽訂新的合約,將《柏斯佳麗》(La Jolie Fille de Perth)編成歌劇上演。由於選角等眾多問題,此劇拖延至一年後,才於18671226在黎瑞克劇院(Théâtre Lyrique)首演,它的發表會相較於比才其它的歌劇創作,似乎更受歡迎,公演也獲得相當大的迴響而顯得極為成功,但卡瓦略此時面對的財政壓力,讓此劇只演出了18場次就告落幕。

繼之推出的歌劇是《賈米萊》,雖然還是沒有成功,但從歌劇中可以發現,比才已經找到自己的風格。比才也找出空暇的時間,來繼續他孕育已久的《羅馬交響曲》,此樂曲從他在羅馬留學期間就開始醞釀及撰寫,但比才也必須應付許多部鋼琴曲與歌唱曲的繳稿壓力。他在這段時間的生活可以用失望透頂來形容,因為至少有2部歌劇創作計畫遭到放棄,同時他以清唱劇和讚歌參與包括1867年巴黎博覽會的創作競賽,最終也未能獲選。幸而具有紀念意義的《羅馬交響曲》終於在1868年創作完成,並且於1869228於巴黎首演,儘管掌聲與噓聲交雜,但大體上還是獲得較多的讚賞而可稱得上成功。

Bizet_09  


★☆★☆★☆

Bizet - Agnus Dei
比才《羔羊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