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zet_07  

 

 

喬治‧比才(Georges Bizet)原名亞歷山大‧凱薩‧里歐帕德‧比才(Alexandre César
Léopold Bizet
18381025出生於巴黎,父親阿道夫‧比才(Adolphe Bizet)曾經是個美髮師,後來成為聲樂教師,母親艾咪‧迪爾薩特(Aimée Delsarte)則是出身音樂家庭的優秀鋼琴演奏家。

比才是這對夫妻唯一的孩子,他們期望他能繼承衣缽,成為傑出的音樂家。而比才確實擁有極佳的音樂天份,當4歲時,母親教他一些基本的鋼琴曲後,馬上就可以讀譜流暢演奏。9歲時,在雙親安排下,比才接受巴黎音樂學院入學委員也是銅管樂器演奏家梅菲德(Joseph Meifred)的面試,梅菲德對於這個小孩的音樂技巧極為讚賞,於是不顧巴黎音樂學院最低入學年齡10歲的下限,破格讓比才進入音樂學院就讀。

1948109,比才在滿10
歲的前兩週成為巴黎音樂學院的學生。在不到6個月的短時間內,他就奪得學校裡的視唱練習比賽的首獎。他的優異表現,讓老師們刮目相看,音樂學院老牌的退休鋼琴教授齊默爾曼(Pierre-Joseph-Guillaume
Zimmermann
)立即將比才收入門下,另外教導他對位和復格等樂理知識,直到1853年老教授去世才停止。

齊默爾曼的女婿,鼎鼎大名的作曲家古諾(Charles Gounod,最有名的作品為歌劇《浮士德》)也教導了比才,古諾顯然對這個弟子的音樂創作風格發生極大的影響,儘管後來師生之間的關係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此外,在王牌鋼琴教授馬蒙泰爾(Antoine François
Marmontel
)的調教下,比才的鋼琴演奏技藝突飛猛進,1851年奪得音樂學院的全校鋼琴比賽亞軍,隔年更榮登管軍寶座。比才對馬蒙泰爾老師感恩點滴在心,他後來寫信給馬蒙泰爾的信中這樣說道:「我在您的課堂上,除了鋼琴之外,還學會一件事,那就是成為一位音樂家。」

Bizet_08  


比才的第一件作品是1850年,兩首為女高音創作的無言歌。1853年,他選讀哈勒維(Fromental Halévy)的作曲班,此後逐漸有日益成熟的優質作品。歌曲《嬌小瑪格麗特》(Petite Marguerite)和《阿貝耶的玫瑰》(La Rose et l'abeille),皆發表於1854年。1855年,雄心勃勃的他,繼續寫了一部由大型管弦樂團演奏的序曲,並將古諾老師的兩部作品----歌劇《血腥修女》(La nonne sanglante)與 D大調交響曲當中的音樂改編為四首聯彈鋼琴曲。古諾的交想樂曲激勵了這位年輕的音樂學院學生,終於在17歲生日時,比才寫出他人生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C大調交響曲》。(這首樂曲直到1935年才首度公演)

比才於1856年參加了當時年輕音樂家築夢殿堂的「羅馬大獎賽」(Prix de Rome),可惜並未成功,然而不是只有他,是所有的人都落榜,因為當年一個人也沒有錄取。不過失之東隅的比才,隨後以輕歌劇《奇蹟醫生》(Le docteur Miracle)贏得音樂大師奧芬巴哈(acques Offenbach)為年輕作曲家舉辦的歌劇大賽,獲獎1200法朗。此次的成功讓比才成為奧芬巴哈時常舉行的週五宴會上的常客,這項晚宴是音樂家聚會與流連的場所,比才在宴會中與他崇拜的歌劇大師羅西尼(Gioachino Rossini)相遇,年老的羅西尼還親自將照片簽名送給年輕的比才。這次見面沒多久,比才興奮的寫下這段文字:「羅西尼是他們當中最偉大的一個,因為就如同莫扎特,他擁有所有的美好德行。」

1857
年的「羅馬大獎賽」,在古諾熱心與贊同下,比才以清唱劇《克洛維和克洛蒂爾德》(Clovis et Clotilde與賽。評審原本決議由雙簧管演奏家查爾斯‧科林(Charles Colin)得獎,但經過委員會票選結果,卻決定改由比才獲獎。獎勵的條件是,比才可以收到為時五年的金錢補助,但須在羅馬度過前兩年,第三年待在德國,並且在巴黎度過最後兩年。唯一的要求是每年提交一件足以讓委員會滿意的原創音樂作品。

Bizet_12  


☆★☆★☆

Bizet - Symphony in C
比才C調交響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