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ernstein_07  

 

1957年,伯恩斯坦成為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的第一位美國籍音樂總監,也成為土生土長美國人中,第一位獲得指揮國際級樂團殊榮的指揮家。起因是他在1956年又再度臨危授命,接替於巴黎空難喪生的逵多‧坎特利(Guido Cantelli)擔任紐約愛樂的指揮,由於互相搭配良好,又陸續指揮了好幾場音樂會。基於這個機緣,他終於應邀接替迪米特里‧米特羅普洛斯(Dimitri Mitropoulos),出任紐約愛樂的音樂總監。

Bernstein_29  

當他得到這項殊榮之後,透過電視音樂會的形式舉辦音樂知識系列講座,不斷致力於推廣管弦樂藝術給社會大眾,結果大為轟動!不僅節目的收視率居高不下,就連音樂會門票也經常銷售一空,可說是伯恩斯坦成功地將普羅大眾引領進入音樂廳的最佳典範。除了繁忙的樂團演出之外,伯恩斯坦對寫作也有濃厚的興趣,他將主持的電視節目和講座內容,集合成冊出版了《音樂的樂趣》(The Joy of Music),後來又陸續出版了《音樂的無窮變化》(The Infinite Variety of Music)」和《沒有答案的問題》(The Unanswered Question)等書,都是深入淺出的音樂書籍。他還和樂團拍攝了系列電視節目《年輕人的音樂會》(Young People's Concerts),前後共53集,為古典音樂在年輕人族群間的推廣,具有積極正面的作用。

伯恩斯坦拍攝電視節目
Bernstein_65_television program_Omnibus_1954  

伯恩斯坦與紐約愛樂在1960年舉辦了「馬勒音樂節」,以紀念馬勒誕生100週年。(馬勒生平請參見本部落格20127月音月星)除伯恩斯坦,華爾特與米特羅普洛斯也應邀擔任指揮的工作。馬勒的遺孀艾瑪(Alma)也曾出席觀看伯恩斯坦的排練。伯恩斯坦在1960這一年也開始進行第一個馬勒作品的商業錄音,亦即馬勒的《第四交響曲》,而在接下來的7年裡,他又再接再厲,竟然完成了馬勒全部9首交響曲的演出錄音,其中除《第八交響曲》是1966年與倫敦交響樂團在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合作演出之外,其它8首通通是與紐約愛樂樂團一起完成。

Bernstein_36  

伯恩斯坦這一連串的舉動,讓同為猶太裔作曲家馬勒的音樂在20世紀後半葉忽然成為主流,且為觀眾所接受,成為古典音樂界的曠世巨人。在伯恩斯坦之前,並非沒有指揮家願意演奏馬勒的交響樂作品,比如謝爾罕、萊恩斯朵夫、克倫培勒、華爾特、甚至是福特萬格勒等人,他們都在馬勒生前曾與他見面或熟識,且在馬勒去世後也曾在音樂會演出其作品或唱片錄音。但馬勒始終都不算是古典音樂圈名列前茅的主流作曲家,他遠遠比不上莫札特、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人。

Bernstein_77_a_Stephen Sodheim  

但是伯恩斯坦運用個人魅力,以及他在媒體的影響力,將他本人對馬勒的強烈熱愛,化為具體行動。任何可將馬勒作品派上用場的機會,他都毫不遲疑地大力推廣。譬如在參議員羅伯特•甘迺迪的追悼儀式上,他指揮紐約愛樂演出《第五號交響曲》中的慢板,以肅穆的音樂,讓所有參加望彌撒的人產生強烈共鳴,將這首作品的旋律深印在腦海,永難忘懷。另在甘迺迪中心開幕典禮上,他則指揮演奏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千人」的第一樂章,並邀請許多位美國當紅的頂尖歌唱家助陣演出,以燦爛耀眼的表現方式,詮釋宛若天國大門開啟一般的歡欣鼓舞的場景,讓所有的觀眾,都同時體會到馬勒音樂的氣勢磅礡與莊嚴靜穆。從此,馬勒不再是音樂會上的票房毒藥,反而搖身一變為許多樂團提高票房的保證,唱片公司也開始拼命灌錄馬勒交響曲全集。馬勒的作品從毒草變香花,伯恩斯坦功不可沒。

伯恩斯坦與愛妻費莉西雅連袂飛往歐洲演出
Bernstein_Wife_ Felicia Montealegre_ NY_1959  

1964 年起,伯恩斯坦央請他在電影界的友人蘭茨( Robbie Lantz)負責他個人演出的安排事宜,隨後蘭茨銜伯恩斯坦之命,到維也納國家劇院交涉合作事宜。其實早在1947年伯恩斯坦就曾收到維也納愛樂的指揮邀約,但年輕氣盛的他婉拒了邀請,理由是對方開出來的曲目太保守,不過真正的理由也許是,身為猶太人的他,那時候還無法忍受那個曾經滿布納粹氣息的都市。事過境遷,雙方終於同意於1966年邀請伯恩斯坦到維也納劇院指揮威爾第的《法斯塔夫》,同時敲定導演為維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法斯塔夫一角則由費雪‧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
Dieskau
)擔綱,維也納國家劇院不但同意伯恩斯坦在排練次數上的要求,還答應付一筆讓他驚訝到跳起來的酬勞,足見伯恩斯坦的到來在維也納是倍受歡迎及期待的。

Bernstein_73_Maria Callas_ Luchino Visconti  

1966314伯恩斯坦指揮的《法斯塔夫》於維也納成功首演,掌聲持續近半小時之久,伯恩斯坦也風光地謝幕達48
次之多。不過演出之後,這場令人激賞的演出錄音,如何出版卻傷透各方腦筋。這是因為由於伯恩斯坦當時是為哥倫比亞唱片公司CBS的專屬藝人,而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當時則和DECCA唱片公司有約。幾經交涉,最後各方協議CBS同意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為DECCA灌錄馬勒《大地之歌》、莫札特《第36號交響曲》及《第15號鋼琴協奏曲》等,而DECCA則提供維也納愛樂讓伯恩斯坦指揮《法斯塔夫》供CBS發行,這次的交易開啟了美國指揮家與歐陸最偉大樂團之間相互的影響,這位紐約愛樂的音樂總監對維也納愛樂的演奏家們滿意的不得了,他的歡欣,以他自己的話「我現在的行為像是婚外情」來形容最是恰當不過。

Bernstein_13  

★☆★☆★☆

Mahler rehearsals with Leonard Bernstein
伯恩斯坦指揮馬勒排練實況

 

Bernstein - Who Is Gustav Mahler - Young People's Concert, 1960
伯恩斯坦指揮紐約《年輕人的音樂會》-“馬勒是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