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vinsky_11  

 

伊戈爾‧菲德洛維奇‧史特拉汶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
),1882617生於俄羅斯聖彼德堡附近的奧拉寧堡(Oranienburger,今羅蒙諾索夫)一個音樂家庭,父親菲奧多(Feodor Ignatevich
Stravinsky)
是著名的聲樂家,曾在聖彼得堡皇家歌劇院擔任第一男低音歌手,母親則既會唱歌又彈得一手好琴。史特拉汶斯基自小受雙親薰陶,9歲便開始學習鋼琴,極富音樂才華,接觸不少俄國樂派大師的作品。而且拜父親工作之便,進出皇家歌劇院習以為常,小小年紀就看過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劇和培提帕編舞的舞劇,對他後來的人生發展形成極大的影響。

但父母並不希望史特拉汶斯基也朝音樂發展,主要是因為他的父親認為,在謀生方面,音樂家是一種毫無把握的職業,盼望兒子不要追隨自己的腳步,改行去做一名更能賺錢的律師,於是引導他在1901年進入聖彼得堡大學攻讀法律。

Stravinsky_42_1911  

史特拉汶斯基雖然秉承父訓學法律,但隨著父親過世,他自己鑽研音樂的時間卻越來越多。1902年,到德國旅遊的史特拉汶斯基,在海德堡被引見認識了俄國名作曲家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生平參見本部落格20113月音月星),整個夏天頻繁進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在海德堡的住處,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發現這個年輕人如此熱愛音樂,而且對音樂知道得那麼多,可是還不是一個職業的音樂家,對他深感興趣,不時勸他以音樂為終生志業,但並建議他轉學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而是以私人課程學習作曲即可。史特拉汶斯基對大師的話深為感動,當1906年他從大學畢業,就投入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門下專攻作曲,展開每週兩次的私人課程。史特拉汶斯基視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如第二個父親一般看待,兩人友好的關係,持續至林姆斯基-高沙可夫1908年去世為止。

1905年,史特拉汶斯基與表妹葉卡捷琳娜(Yekaterina Gavrilovna
Nosenko,
小名卡佳”Katya)結婚,兩人自幼就已熟識,儘管這對表親婚姻,因為血統過近,違反了東正教的教義,但熱戀的兩個年輕人還是在123舉行婚禮。他們的兩個孩子費奧多爾(Fyodor, 又名西奧多(Theodore))和盧德米拉(Ludmila),分別在1907年和1908年出世。

Stravinsky_16_1910  
1908年,史特拉汶斯基的第一部交響曲(op.1)上演,第一交響曲沿用傳統音樂語言,今天仍偶爾出現在音樂會上。同年的管弦樂曲《煙火》(Fireworks)則是為慶祝恩師的愛女娜迪亞‧里姆斯卡婭‧科薩科娃和施泰因貝格的婚禮之作,這部作品已明顯出現史特拉汶斯基的個人特色,使用他那些聽起來有些奇怪而且讓他的老師無法理解的和絃組合。

不過,史特拉汶斯基的《煙火》與同在1909年公演的《幻想詼諧曲》(Scherzo Fantastique),卻深受狄亞基雷夫(Serge Diaghilev)欣賞,便請史特拉汶斯基為他新組成的俄國芭蕾舞團創作嶄新的舞曲。狄亞基雷夫的舞團是當時赫赫有名的現代芭蕾舞團,加上在舞蹈史上被公認為最優秀的舞蹈家和編舞師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舞蹈家之一),三個人通力合作,在音樂及舞蹈史上寫上輝煌的一頁。19104月,史特拉汶斯基完成以俄國神仙故事為藍本的芭蕾舞組曲《火鳥》(L'Oiseau de Feu, The Firebird,採用的和聲與節奏變化以及燦爛的管弦樂效果,充分表現了這個俄羅斯神話故事的神秘氣氛,也使28歲的史特拉汶斯基一舉成名。

史特拉汶斯基與尼金斯基
Stravinsky_43_Nijinsky  

《火鳥》的劇本是由俄國芭蕾舞團的編導米哈伊爾福金根據一個古老的俄羅斯傳說而編寫的。劇情大致為:王子伊凡為解救被魔王卡茨囚禁在城堡中的公主,與魔王進行了一番搏鬥,但不幸被魔王捉住。在緊要關頭,王子得到一隻神奇火鳥的幫助,最終戰勝魔王,救出公主。史特拉汶斯基後來又將芭蕾舞劇《火鳥》的總譜改編了三部組曲,其中以第二部組曲最為著名,是當今音樂會上經常演奏的劇本。

1910625,《火鳥》在巴黎歌劇院首演,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演出結束後,前來觀看演出的德布西也特別會見這位年輕的作曲家,並表達了自己對《火鳥》的讚賞。從此史特拉汶斯基開始嶄露頭角,其知名度甚至與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和拉威爾等劇作大師並駕齊驅了。

史特拉汶斯基與拉威爾
Stravinsky_66_Ravel  

★☆★☆★☆
Stravinsky: The Firebird
Wiener Philharmonikern

史特拉汶斯基:《火鳥》維也納愛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