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alakirev_14  

 

學院派的音樂家們對「俄國五人團」的努力嗤之以鼻,認為這些業餘作曲家不過就是在瞎忙而已,特別是對他們面對傳統古典樂界的高傲姿態深感不滿。柴可夫斯基在一封給資助人梅克夫人的信中,提到:「聖彼得堡的新秀作曲家們雖然都非常有才華,但糟糕的是他們深受自滿之害,氣量狹小,是十足欠缺教育的人。可他們確認為自己的音樂比其他人都來的高明,甚至對此深信不疑。當中只有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是個例外,儘管他也是自學出身的音樂家,卻成為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教授。

此時正值沙皇亞歷山大二世(Tsar Alexander II)即位不久,俄國正處在政治與社會強烈變革的時代,安東魯賓斯坦(Anton Gregoryevich Rubinstein,其生平參見本部落格「201211月音月星」介紹)與弟弟尼古拉(Nikolai Rubinstein)分別創建了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和莫斯科音樂音樂學院,他們將俄國音樂帶進歐陸的正統訓練。但音樂圈的其他人卻開始擔心過多的德國音樂教育誡條對俄國音樂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宣揚俄國民族音樂不遺餘力的巴拉基雷夫無疑是後者陣營的打擊主力之一,對於德國式的音樂教育發起強烈的抨擊,經常指責其結果必將減損俄國作曲家的原創精神。

具有根深蒂固「反猶」與「排外」思想的巴拉基雷夫也不諱言,自己之所以反對魯賓斯坦兄弟,多少和他們是猶太人有關。當時排斥猶太人是普遍性的偏見,主因是一方面認為猶太人釘死耶穌,另方面則因猶太家庭擁有許多財富而成為眾矢之的。個性激烈的巴拉基雷夫甚至將「猶太佬」(Sheeny)當成罵人的口頭禪。此外,安東魯賓斯坦是當時唯一能以音樂藝術成就揚名於歐陸的俄國人,同時間的巴拉基雷夫卻僅能以教授鋼琴與徘徊在貴族沙龍晚宴伴奏維生,此種巨大落差加深了他個人的不滿。於是強力攻擊魯賓斯坦的音樂品味為保守反動,對其沿襲德國音樂大師孟德爾頌與貝多芬的學習精神與教育更多所抨擊。

Balakirev_01  

為了對抗專業音樂界「俄國五人團」的「業餘」性質的批評,更為了展現與音樂學院正規教育完全不同的風貌,巴拉基雷夫與本地的唱詩班大師洛瑪金(Gavriil Lomakin)共同創設了一所免費音樂學校(Free School of Music),採取不收費用的方式,讓音樂教育能更為普及。音樂學校特別重視歌唱,尤其是合唱班的訓練,以滿族東正教會的需求。校長由洛瑪金出任,巴拉基雷夫則擔任其副手,為了募集學校營運的資金,18621867年間,巴拉基雷夫不停的指揮管弦樂團演奏,洛瑪金也不間斷地指揮合唱團歌唱。儘管比起正統派的音樂會,所謂的保守派音樂家的作品明顯少很多,但他們還是會選擇諸如白遼士、舒曼、李斯特等人的作品公演,當然他們也會將「俄國五人團」的作品排上節目表。

1862
年,巴拉基雷夫開始到俄國各地鄉間旅行,先後至高加索、巴庫、喬治亞等地採集民謠,彙編並於1866年寫成《俄羅斯民歌選集》出版。他也從高加索地區的民謠中發現伊朗樂風的影響,他日後的創作也多少帶有這類風格,最先出現在他將俄國詩人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的《喬治亞頌》(Georgian
song
)所譜成的歌曲,以及根據自己的《俄羅斯民歌主題序曲》(Overture on Russian Themes)再重編而成的《千年序曲》(One Thousand Years Overture)中。

Balakirev_13  

★☆★☆★☆

巴拉基雷夫《俄羅斯》交響詩
Balakirev: Symphonic Poem "Russi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