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acDowell_06  

 


愛德華
亞歷山大麥克杜威(Edward Alexander MacDowell18601218出生於紐約,祖父是來自蘇格蘭移居美國的居爾特人。麥克杜威的父親湯瑪士(Thomas MacDowell)是一個生意人,因為自幼在生活嚴格的貴格會家庭成長,藝術天份遭到刻意壓抑,因此在1856年和法蘭西絲(Frances Knapp)結婚後,在家庭中便營造藝術氣氛,以彌補過去的遺憾。

麥克杜威是湯瑪士與法蘭西絲的第三個孩子,當他在童年時期,即已顯露出音樂與藝術的天賦。於是在雙親安排下,8歲起就開始隨哥倫比亞小提琴家居安彪特洛哥(Juan Buitrago)學習鋼琴,那時彪特洛哥正寄住在他家中。後來又拜彪特洛哥的朋友----委內瑞拉籍的德蕾莎卡雷尼奧(Teresa Carreno)學琴。到了15歲時,他的琴藝已經被公認極為出色。

1876
麥克杜威和母親遷居巴黎,次年2月獲得巴黎音樂學院的入學許可,正式攻讀鋼琴演奏和樂理。1878年,又轉入萊因河畔的法蘭克福的赫克音樂學院(Dr. Hoch's Conservatory),隨作曲家拉夫喬亞欽拉夫(Joachim Raff,早年曾得孟德爾頌欣賞與協助,並曾在威瑪擔任李斯特的助手,是德國當時相當受歡迎的作曲家之一)學習作曲,同時隨卡爾海曼(Carl Heymann)繼續深造鋼琴,同時還學習對位與賦格等。1879年,李斯特造訪音樂學院,出席聆聽學生的獨奏音樂會,麥克杜威也是參加演奏的學生之一,演出的是他自己的某些習作,衍自李斯特的鉅作《交響詩》(symphonic poem)。1881年,21歲的麥克杜威開始在達姆施塔特音樂學院教授鋼琴,成為首席鋼琴教師。

MacDowell_05  

1882
年,通過拉夫的引薦,麥克杜威結識了李斯特,拉夫還向李斯特推薦了麥克道威爾於1881年完成的鋼琴作品《第一現代組曲》(First Modern Suite),讓李斯特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年6月間,麥克杜威前往威瑪訪問李斯特,並演奏了自己甫完成的新作《A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1),得到李斯特的讚許及好評。在李斯特的大力推薦,初出茅廬的麥克杜威,鋼琴曲《第一現代組曲》和《第一鋼琴協奏曲》立即得到出版面世的機會。

這時,有一位來自康乃狄克州新倫敦市的美國人瑪莉安葛莉絲華德內文斯(Marian Griswold Nevins)來到德國,想要拜舒曼夫人克拉拉舒曼為師學習鋼琴,克拉拉無暇教導她,於是推薦給了瑪莉安的美國同鄉麥克杜威,讓他來教瑪莉安,沒想到師生相戀,家境優渥的瑪莉安,願意支助麥克杜威,並且協議以五年的時間讓他來發揮作曲才能,於是兩人便在188479回到美國康乃狄克州的瓦特福結婚。他們旋即又回到德國法蘭克福,如同婚前協議所言,麥克杜威繼續專注於作曲,並且持續教鋼琴,期盼一夕成名,新婚的他寫下了一首《搖籃曲》(Cradle Song),可惜的是瑪莉安罹患無法生育的疾病,兩人終生並無子嗣。

麥克杜威與瑪莉安於瑞士
MacDowell_Wife_Marian 04_1886_Swiss  

☆★☆★☆★

麥克杜威《第二鋼琴協奏曲
MacDowell : Piano Concerto No. 2 in D Minor, Op. 23

麥克杜威《第一鋼琴協奏曲
MacDowell : Piano Concerto no. 1, op. 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