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instein_03

 

1846年春天,安東的母親帶著兩兄弟以及他們的小妹茹芭(Luba Rubinstein)一起抵達柏林,在孟德爾頌與邁耶貝爾(Giacomo Meyerbeer)的賞識與資助下,兩兄弟分別向杜拉克(Theodor Kullak)與德恩(Siegfried Dehn)學習作曲與音樂理論。

不幸的是,魯賓斯坦的父親於當年的夏天突然染上重病,於是安東被獨自留在柏林,母親則與弟弟妹妹急返俄國。安東依然持續接受德恩的教導,之後又拜馬可斯(Adolf Bernhard Marx)為師,更認真的學習作曲知識。這時已經17歲的他,已經明白自己無法再以神童的外表縱橫於樂壇,於是拜訪李斯特,希望李斯特能收他為入門弟子。不過是一向慷慨幫助後進的李斯特,不知為什麼這回卻拒絕了魯賓斯坦,同時相當冷酷的對他說:「作為一個天才,必須能不倚靠別人的幫助,以自謀發展的方法達成目標。」

遭到崇拜的偶像以如此的態度對待,在魯賓斯坦的內心恐怕造成了負面影響,即使在即將面臨窮迫潦倒的處境時,李斯特也從未對他伸出援手。因此雖然兩人在表面上看似友好,然而實際上芥蒂總是一直存在的。逼不得已之下,魯賓斯坦有段期間跑到維也納去尋求資助,也未獲得預期的結果,於是在轉往匈牙利巡迴演出之後,又回到柏林繼續學習。

內心失望的魯賓斯坦,於1849年回到俄國聖彼得堡,就任大公夫人葉蓮娜‧帕芙羅芙娜(Grand Duchess Elena Pavlovna)的宮廷樂師,欣賞魯賓斯坦的她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姊姊,也立即成為他最主要的資助人。在為皇室效力音樂演出幾年後,魯賓斯坦於1852年間幾乎已成為聖彼得堡這個俄國音樂之都的領導人物之一。他既演奏、教學也擔任指揮,同時也努力作曲,第一齣歌劇《德密特里‧登司凱》(Dmitry Donskoy,現除序曲外,樂譜均已佚失)亦於1952年在聖彼得堡包斯休伊劇院(Bolshoy Theater)搬上舞台公演。他也親自演出與指揮自己創作的作品,包括《海洋》交響曲(Ocean Symphony)與《第二鋼琴協奏曲》(Second Piano Concerto)等。然而,在歌劇創作方面,顯然並未如魯賓斯坦自己期待一般的大獲成功,也埋下他再度出國尋求國際藝術成就聲譽的因子。

Rubinstein_06  

1854
年,魯賓斯坦展開為期四年的歐陸巡迴演出,這也是他首度以巡迴方式舉辦大型系列音樂會,年僅24歲的他在鋼琴演奏方面獲得了各地如雷的喝采,殷殷期盼的世界性聲譽,也突然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建立起來。

魯賓斯坦本來就是個才華洋溢的即興演奏家。作曲家古德曼(Karl Goldmark)對他的即興演奏方式讚嘆有加,認為他的演奏非常出色,且著重在音色、技巧、即興面的表現,所以不拘泥於細節,也常常不按牌理出牌。這種風格當然受在嚴格訓練的鋼琴家眼中,幾乎是大逆不道的行徑,因此總是惹來非議。鋼琴家曼森(William Mason)就批評魯賓斯坦說道:「如此敏銳有力的手,可惜在手指下卻虛空無物。」克拉拉‧舒曼對他的印象也很差,曾指責魯賓斯坦的彈琴方式說他根本就不是在演奏。但是與此相對的,喜歡魯賓斯坦的樂評家卻所在多有,對他的尊稱如「鋼琴巨人」、「鋼琴的宙斯」、「音樂的米開朗基羅」等等,也紛紛出現。

在歐洲旅行演出四年的期間裏,魯賓斯坦停留巴黎的時間最長,他在這裡與聖桑成為好朋友,兩人在花都幾乎形影不離,不但一起演出四手聯彈,還彼此為對方的作品指揮樂團演奏。兩個人的友誼維持了一輩子,然而從外型來看,他們兩人是相當不協調的,聖桑外型瘦弱,服裝入時,斯文且彬彬有禮;是魯賓斯坦卻是滿頭亂髮如雜草,不修邊幅,而且精力充沛的傢伙。

魯賓斯坦的巡迴演出在1856年末到1857年初稍有休歇,因為他應大公夫人葉蓮娜‧帕芙羅芙娜之邀,與俄國皇室成員一起到尼斯避冬。度假期間,魯賓斯坦和大公夫人懇談,希望能為祖國的音樂教育水平提升多盡一份心力,俄國音樂協會(Russian Musical Society, RMS)的構想於焉躍出檯面。

Rubinstein_Painting_07  

☆★☆★☆★

安東魯賓斯坦F大調旋律
Anton Rubinstein : Melodie in F, OP.3.1



安東魯賓斯坦第二交響曲-海洋
Anton Rubinstein : Symphony No 2 "Ocean" Op 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