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VaughanWilliams_09  

 

1912年,佛漢‧威廉士40歲,這時已經有了些名氣的他寫了一篇〈目標宣言〉,發表在皇家音樂學院的一份期刊上,他寫道:「作曲家決不能離群索居,冥想藝術;他必須生活在人群中,用藝術表達整個社會。」代表他的創作理念與服務社會的決心。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爆發,已經42歲的佛漢‧威廉士本已超過徵兵年齡,得以免除徵召入營,但為了報效國家,他竟然謊稱自己只有39歲,應徵入伍。他選擇進入皇家軍醫部隊服役,然後被送往法國前線,目睹的都是進進出出的擔架,上面不是傷兵就是屍體,炮火中的激烈傷亡令他感到萬分的痛苦。1917 12 24 日佛漢‧威廉士晉升為皇家要塞炮兵軍團的少尉,但此時因關節炎發作讓他幾乎無法站立,即使如此,他依舊堅守崗位,就算躺在地上也一樣認真操作砲架。幸好到了1918年,佛漢‧威廉士被任命為皇家第1軍的音樂總監,讓他有機會回到音樂生活來喘口氣。

戰場上的佛漢‧威廉士
VaughanWilliams_12  

VaughanWilliams_25  

等到他一瘸一拐地回到妻子身邊時,卻差點認不出自己的祖國。佛漢‧威廉士的第三交響曲《田園》(Pastoral, 1922),即有心以淡彩洗去人民歷經戰火後在心靈上的創傷,樂曲描繪出戰火止熄,出征的戰士們返鄉,眼見故鄉青山環繞,鳥雀爭鳴,和風拂面,天籟交織的美景,心中得到慰藉與寧靜。

由於《雲雀高飛》所受到的熱烈歡迎,已經讓他人有個刻板印象,認為覺得,佛漢‧威廉士的作品都是似乎都帶有田園風格,在氣質上同樣傾向於是平靜安寧。第三交響曲《田園》的現身,無疑又強化了這種人們的這個看法。所以此曲一出版,作曲家彼得‧瓦洛克(Peter Warlock)竟然不客氣地指責這部作品「就像一頭母牛在看管大門。」另位音樂家伊莉莎白‧勒琴斯甚至嘲笑這部作品為「牛糞堆裡的音樂」。不過,瓦洛克與勒琴斯都錯得離譜。第三交響曲畢竟是一部極為嚴謹的作品(佛漢‧威廉士自己描述此曲「四個樂章都是慢板」),帶著因為戰禍而來的傷感和不安的情緒,與《雲雀高飛》中那田園詩般的情形是完全不同的。這部交響曲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產物,對戰爭的恐懼讓佛漢‧威廉士留下無法抹滅的烙印,他說,《田園》是「真正的戰時音樂,……它根本不像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是歡蹦亂跳的乖寶寶。」

另首《綠袖子主題幻想曲》(Fantasia on Greensleeves)則是佛漢‧威廉士回歸民間音樂的代表作,原為1928年歌劇《熱戀中的約翰先生》的第三幕,採用英國民歌《綠袖子》寫成的配樂,後由英國作曲家勞夫‧格里夫斯(Ralph Greaves)根據歌劇配樂改編而成管弦樂曲,1934年由佛漢‧威廉士親自指揮在倫敦首演。樂曲以溫柔親切的《綠袖子》為主題,活潑而富朝氣,讓人一聽難忘,後來出現許多器樂改編曲與合唱曲,在世界各地廣為傳頌。

VaughanWilliams_06  

一次大戰結束後,佛漢‧威廉士回母校皇家音樂學院任教,個性不羈的他時常與女學生們嬉戲調情,曾有個昔日的學生回憶說道:「我們都叫他叔叔。」他也是著名的英國鋼琴家哈莉特‧科恩(Harriet Cohen)一生的親密朋友。他信中的輕浮透露出對她不尋常的情誼,因為他不時提醒她仍欠他的成千個吻。在1931年科恩首次美國演出之行前,佛漢‧威廉士寫給她的信中訴道:「我擔心,美國人會如此地愛你,以致於不願讓你回來。」他不避嫌地常跑到科恩家中,參加她的家庭聚會。佛漢‧威廉士1930年的作品《讚美詩序曲》(Hymn Tune Prelude)與1933年的作品《C大調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in C major)皆是題獻給科恩,並且都由她首演。後來科恩也以演奏佛漢‧威廉士的作品為畢生職志,在歐陸、美國與蘇聯等地演出和推廣不懈。

佛漢‧威廉士在1938年時,與女詩人烏蘇拉‧伍德(Ursula Wood)發生外遇,她是有夫之婦,是一位有著沉魚落雁之姿容的軍人妻子。據說他們在初次相見後立刻陷入愛河,無法自拔。烏蘇拉還曾墮過一次胎,甚至搞不清孩子是丈夫伍德的還是佛漢‧威廉士的。

佛漢‧威廉士與烏蘇拉‧伍德
VaughanWilliams_19  

☆★☆★☆★

佛漢威廉士第一交響曲—倫敦
Vaughan Williams: "A London Symphony"




《戰爭中的
佛漢威廉士》記實片
Vaughan Williams - At Wa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