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ughanWilliams_07  



19世紀末,正值歐洲大陸浪漫主義音樂逐漸崩壞,新興的印象派、十二音技法等開始大行其道的轉折時刻,佛漢‧威廉士注意到歐陸產生的新潮流,毅然跨海展開了新的求學之旅。

前後兩次,相隔12年(18971909),佛漢‧威廉士找了兩個著名的老師,一個是德國的老牌大師布魯赫,布魯赫對英國音樂本來就抱有相當興趣,其經典名曲《蘇格蘭幻想曲》傳頌一時,佛漢‧威廉士從他身上得到踏實的浪漫主義管弦樂創作教育。而另一位老師就比較出人意表,那是法國的拉威爾,佛漢‧威廉士投入其門下時,年齡已經比拉威爾還要大。

不過,佛漢‧威廉士拜拉威爾為師顯然對他極有助益,如果他只接受過布魯赫傳統式音樂家和英國本土仍在學步的民族作曲家之教育,或許最後頂多只能成為一個僅供不列顛人欣賞和自娛的民族風小作曲家。但是他勇敢接受新時代潮流的洗禮,也讓他的音樂擁有有更豐富的色彩,朝國際化跨了一大步。

VaughanWilliams_03  

雖然他在30歲時,已出版過《菩提地》Linden Lea)這部作品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佛漢‧威廉士從法國返回英國後 37歲的他訓練紮實,技法成熟,開始展開各種形式音樂作品的創作,大型交響曲也於焉誕生,包括第一交響曲《大海交響曲》(Sea, 1910)、第二交響曲《倫敦交響曲》(London, 1914),此外有一部歌劇《牲口販》(Hugh the Drover, 1914),以及幾部合唱作品、戲劇配樂、為雙弦樂團創作的《塔利斯主題幻想曲》(Fantasia on a Theme by Thomas Tallis, 1910),還有為男高音及弦樂四重奏與鋼琴所創作的優美聲樂套曲《在溫格克邊界》(On Wenlock Edge, 1909)。

佛漢‧威廉士的創作獨具英格蘭民族風情,尤其體現在對民歌和古代曲調的引用上,這些音樂旋律通常不容易以現代樂器來表現,但是佛漢‧威廉士出色的配器使這些樸素的音樂產生了動人的光芒。此外,由於他對五聲調式的喜愛,其作品中有很多片段常被中國樂迷誤認為是中國音樂,例如著名的《雲雀高飛》(The Lark Ascending, 1914)就是如此。

VaughanWilliams_10  

第一交響曲《大海交響曲》是一部合唱交響曲,歌詞取自美國詩人惠特曼(W. Whitman)的經典名作《草葉集》(Leaves of Grass)。作品通過對海洋的象徵,表現出原詩「克服死亡的人類之勝利」與「朝向未知的靈性世界啟航」的主題思想,19101012佛漢‧威廉士親自指揮在英國里茲音樂節首演。

佛漢‧威廉士的第二交響曲《倫敦交響曲》是在作曲家友人布特沃斯George Batterworth)提議下,於1911年起寫,至1914年完成,並曾因手稿遺失而重寫,後又經多次修訂。此曲屬於標題性作品,儘管佛漢‧威廉士宣稱此部為抽象化的絕對音樂作品,但其中許多旋律與音響都和倫敦日常生活息息交關,後人普遍認為全曲呈顯出對倫敦榮光的頌贊。此曲結合了都鐸古調和現代多調火花,運用巨型和絃,塑造深深邃穩重的宗教力量,四個樂章分別描寫出街頭的喧雜、寧靜的黃昏、週末夜的狂歡和泰晤士河的平靜流動。1914327在倫敦首演,題獻給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好友布特沃斯

浪漫曲《雲雀高飛》則是一首享譽全球的音樂詩作。這首充滿了田園色彩與詩意的小提琴曲,是佛漢‧威廉士讀了十九世紀英國詩人喬治麥勒迪斯(George Meredith)同名詩作後有感而發。《雲雀高飛》表現出恬淡的風情,寧靜致遠,少音樂作品能達到如此境界。小提琴常被人們認為富有激情的表現,而管弦樂團的大編制似乎也很不容易讓人聯想那種始終如一的安靜氣質。但佛漢‧威廉士卻靠著出色的配器達到這樣近乎完美的境界。本曲在英國小提琴家瑪麗‧霍爾(Marie Hall)協助下定稿,共分三段,第一段表現出雲雀高飛的景象,第二段描繪出雲雀從高空俯瞰村落的景致,末段則重複首段旋律;192164由霍爾主奏小提琴在倫敦首演。儘管未曾直接引入民間歌曲的旋律,但15分鐘的樂曲卻充分散發著英國鄉村特有的芬芳氣息。被公認為是佛漢‧威廉士音樂中「田園」元素的代表作。

VaughanWilliams_17  

☆★☆★☆★

佛漢威廉士第一交響曲—大海
Vaughan Williams: "A Sea Symphony"


I



I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