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ler_03  

 


離開萊比錫,馬勒的下一站是布達佩斯,匈牙利邀請他前去擔任皇家歌劇院院長,合約期間10年。成立於1884年的皇家歌劇院,現正處於混亂的局面,由於民族主義勃興,原本使用德語、義大利語、法語演出的作品,現在全都被要求改以匈牙利語演出。馬勒這個波西米亞來的人,現在必須擔負起為匈牙利首都建立民族歌劇院的重任。

1889
1月,馬勒推出華格納的經典劇作《萊因黃金》與《女武神》作為他在皇家歌劇院的第一批獻禮,讓布達佩斯的觀眾如癡如醉。「馬勒與其巨大藝術成就出現在觀眾面前,我們的歌劇正被全新的精神重新塑造。」當地的主要媒體如是讚揚。雖然匈牙利民族主義者與反猶太份子再三發動無情的抨擊,但馬勒以其素養,以及對專業的堅持,仍贏得大部分人民的信任與讚揚,歌劇院恢復了生機,也有更多觀眾願意進場,因為人們都說:現在又值得去看歌劇了。

這一年的11月,正在布達佩斯停留的布拉姆斯,意外被朋友拖去看馬勒指揮演出的《唐喬凡尼》。當晚他原本想去啤酒館買醉,但友人答應在包廂裡為他準備一個舒適的位置可以安睡,他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前往。沒想到,布拉姆斯沒能入睡,反而被馬勒激情詮釋音樂的天份所折服,他先是小聲讚嘆,進而情不自禁的大叫:「真是一個能幹的傢伙啊!」當第一幕結束後,布拉姆斯趕赴後台,熱情擁抱這位年輕的指揮家。從此以後,布拉姆斯對馬勒在音樂界的發展傾力相助,雖然他或許並不太喜歡馬勒所創作的樂曲。

Mahler_23  

在馬勒領導皇家歌劇院的20個月間,重新排練上演的作品共有31部,讓歌劇院的收入大幅增加。不過,不少評論家對他的革新還是懷有很深的敵意,抱怨歌劇「德意志化」的批評聲音越來越多,加上馬勒上台後,改變了過去長期以來邀請國外客席明星短期演出的做法,觀眾對看不到巨星登台逐漸感到失望,以及歌劇以匈牙利語演唱無法真實展現劇作精髓,都成為馬勒與歌劇院當局之間紛爭的導火線。

然而,馬勒將自己的《第一交響曲》在布達佩斯推出首演未受好評,乃是馬勒地位動搖的主因。同時本來支持他的上司本尼茲基(Ferenc von Beniczky)被解職,改由李斯特的學生----一個傲慢的獨臂鋼琴演奏家格查‧齊西(Géza Zichy)伯爵出任後,馬勒的處境益形困難。雙方終於在18915月達成協議,讓馬勒取得一筆現金補償費後,10年的合約提前解除。

在布達佩斯期間,馬勒的父母於1889年間相繼去世,定居維也納已婚的妹妹莉奧波蒂娜(Leopoldine)也接著過世,身為最年長的哥哥必須負起照顧四個弟弟妹妹之責,面臨沉重的經濟負擔和家務的煩惱,馬勒帶著哀傷,回到伊格勞的家處理後事,他將20歲的妹妹尤斯汀娜帶在身邊幫忙操持家務,另三個弟弟則分別安頓在他處。那一年,他曾與尤斯汀娜一同往南到義大利各地散心;但結束布達佩斯的工作後,他們兩兄妹這時卻要往北,朝向人生下一個停駐點----漢堡前進。

Mahler_18  

漢堡在德意志帝國是僅次於柏林的第二大城,觀眾的藝術水準很高,對於音樂也有不錯的判斷能力,想要在此處出人頭地,無疑必須具備過人的才幹。馬勒的新職是漢堡歌劇院的首席指揮,劇院由人稱波利尼(Pollini)的劇院總監巴魯赫‧波爾(Bernhard Pohl)管理,波利尼專制又具雄心,但他願意給馬勒較大的藝術空間發揮,所以即使馬勒與其他音樂家一樣並不喜歡這個上司,但對於能發揮所長則興致勃勃。在這裡,馬勒確立了他作為一個頂尖指揮家的地位,也贏得許多音樂名家的友誼,例如漢斯‧馮‧彪羅(Hans von Bülow)和威廉‧蒙格伯格(Willem Mengelberg)。1892年的演出季讓馬勒特別快樂,因為他在音樂會與柴可夫斯基結識。之後一年,他又和理察‧史特勞斯建立起長久而深摯的友誼,這都歸因於他在指揮上的傑出表現所致。其中以彪羅對馬勒的支持最為明顯,彪羅在馬勒到漢堡就任三週之後,就立刻寫信給女兒大為讚賞馬勒;彪羅也不時在自己指揮的音樂會中,對坐在聽眾席座的馬勒以各種方式表達善意和敬意。當彪羅於1895年突然去世後,遺留的漢堡城市音樂會總監工作也是由馬勒緊急接手的。

但馬勒在漢堡還是時常感到孤寂。這時年輕有魅力的安娜‧馮‧米爾頓堡(Anna Von Mildenburg)闖進他的生活,她是漢堡歌劇院的歌唱家,因為長期排練與演出與馬勒日久生情,兩人關係日趨緊密,接著進一步訂婚,可後來卻因故關係轉淡而未有結果。但安娜一生都是馬勒的崇拜者與擁護者,日後當馬勒轉往維也納宮廷歌劇院後,也網羅安娜前去擔綱演繹華格納的歌劇。

安娜‧馮‧米爾頓堡
Mahler_Anna Von Mildenburg  

1892
年夏天,馬勒率領漢堡歌劇院成員穿越英吉利海峽,到倫敦演出德國歌劇,博得滿堂喝彩與成功,這是馬勒唯一一次造訪英國。而此後每年的夏天期間,他都不再應邀演出,而是與妹妹尤斯汀娜一起到上奧地利阿特爾湖(Lake Attersee)畔一個名叫史塔因巴赫(Steinbach)的小地方避暑,他在此建造了一個「作曲小屋」,以此為創作樂曲的根據地。這個特別的模式是因為他平素白日都要與樂團共同習練,然後每晚又幾乎都須出場指揮,生活忙碌而緊湊,只有利用夏天的長假期,才有充分的作曲時間。這也成為他爾後歷年的既定行程,即便他後來曾想退休專心作曲,可惜始終未能如願。「我是個夏日作曲家啊!」馬勒也只能如此自艾自嘆。

當時馬勒在作曲上的進展相當緩慢,直到1894年才完成《第二交響曲》,而在次年3月由自己指揮於柏林初步演出三個樂章,得到的評論好壞參半,但基本上還算成功。同年12月,又在柏林進行全本四個樂章的首度公演,這次則是巨大的勝利。馬勒寫給未婚妻安娜的信中說道:「一切都超乎預期,演出是如此熱情,如此的令人感動!」《第三交響曲》又接著於1896年完成,馬勒成為作曲家的夢想終於躍進了一大步,他的作品公開演出成為常態,即使批評聲浪不斷,但各地的音樂家還是爭相將他的曲目排上節目單。

然而馬勒的生活並非完全順遂,他最大的憂慮還是來自他的家人。事實上馬勒父母所生的15個孩子中,有8個早夭,就連剩餘的弟妹亦難逃死神時刻追隨的陰影。1895年初,新的厄運又降臨在他們身上,馬勒頗具音樂才華的弟弟奧圖(Otto)在萊比錫舉槍自戕,馬勒大受刺激,傷痛之深讓他餘生都絕口不提此事。親人的喪禮從他童年起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出現,即使勇敢如馬勒,也難以經常承受如此沈重的悲慟。

除此之外,安排自己作品演出與安頓弟妹的龐大支出,對馬勒來說也是日益沈重的負擔。苦惱的他時有遁逃到鄉間隱居的想法,但矛盾的是追求登峰造極的人生最終還是戰勝了一切。18971月,他寫信給波利尼,請求同意解除他的職務,因為馬勒即將要去出任「南部地區之神」----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的總監。


Mahler_25  

☆★☆★☆★

馬勒《第二交響曲

Mahler - Symphony No. 2 'Auferstehung'



馬勒《第三交響曲
Mahler - Symphony No. 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