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gar_18  

 

今年適逢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整個鑽禧慶典的重頭戲是64在白金漢宮舉行的全民聯歡大型音樂會,當閉幕時搭配煙火最末所響起的,乃是英國知名作曲家艾爾加的《威風凜凜進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

備受英國王室與人民喜愛的艾爾加,音樂還曾出現在去年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的新世紀婚禮。在婚禮開始前,賓客正陸陸續續走進西敏寺大教堂入座之際,樂團所演奏的也是艾爾加的《e小調小夜曲》(Serenade for Strings

艾爾加的音樂其實總時時圍繞在我們周邊,雖然我們不一定知道。譬如受到台灣觀眾喜愛的日本動畫《我們這一家》(あたしンち),片尾曲同樣是由《威風凜凜進行曲》所改編。艾爾加的作品更經常結合流行音樂出現,例如另一名作《愛的禮讚》(Salut d'Amour)部分旋律,曾先後融入香港流行歌手梁洛施《先苦後甜》及韓國團體七公主的《Love Song》之中,後者的中文改編版就是台灣歌手楊丞琳的《慶祝》。

還有,大導演李安的《色戒》,於劇中王佳芝和鄺裕民上台表演愛國話劇時,一段寬迴蕩漾的音樂不經意地從留聲機中流洩而出,那正是艾爾加的《謎語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s)裡最著名的第九變奏〈獵人〉(Nimrod)。

艾爾加出生的房宅
Elgar_birthplace_lowerbroadheath  

如此受到歡迎的愛德華威廉艾爾加(Sir Edward William Elgar),卻是個完全靠努力自學出身的音樂家,185762出生於鄰近伍斯特郡(Worcester)的下布洛德賀斯(Lower Broadheath),在七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四。父親威廉亨利艾爾加(William Henry Elgar)在多佛長大,曾到倫敦學習音樂出版,從此工作就與音樂密不可分。威廉在1841年搬到伍斯特,開了一家兼賣樂器的小音樂書店, 1848年與一位農場工的女兒安格林茵Ann Greening)結婚,他同時也是鋼琴調音師與伍斯特郡聖喬治教堂的管風琴師。

如同其他英國人,老威廉個性樸直,對於音樂生意極為執著。艾爾加曾述說一件他小時候發生的趣事,某天有位老太太來買鋼琴,威廉口沫橫飛向顧客推銷時,老太太正好看到伶俐可愛的小愛德華,於是脫口讚道:「這麼好的孩子是打哪兒來的啊?」這時正忘情推銷的威廉立馬回答:「我親自去倫敦精挑細選回來的。」原來他還以為老太太所讚美的是他的鋼琴呢。

有這麼熱愛音樂生意的父親,小愛德華自幼生活裡就不缺音樂。在這樣充滿音符的環境下成長,他很快地就善於演奏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低音管及伸縮喇叭等樂器,最令人吃驚的是,多半是他自己摸索就學會演奏。「我的第一堂音樂課是在教堂裡,從圖書館借來的書中學到的。」艾爾加後來回憶道。不過到了8歲時,在雙親支持下,他還是開始接受一些較正規的鋼琴與小提琴演奏課。而威廉對這個孩子的表現也充滿信心,總是趁著到當地大家族幫忙調音的機會,帶著小愛德華去展露他突出的演奏技巧。

艾爾加15歲中學畢業時,鍾情於音樂的他很希望能前往德國萊比錫音樂學院攻讀,為此曾努力學習德語,但從事小生意的父親根本無法提供留學的龐大費用。失望的他只好放棄出國,在1872年進入一家律師事務所當小職員。可是他馬上就發現自己無法放棄音樂改坐辦公桌抄抄寫寫,於是辭職回家幫忙,並成為父親在聖喬治教堂裡的助理管風琴師。

幼時的艾爾加
Elgar_13_Child  

回到音樂即生活的環境中,艾爾加可說如魚得水,立刻出現在家鄉的各種音樂活動。他自1873年起在伍斯特合唱團裡拉小提琴、彈鋼琴與從事指揮。不多時,他又在當地的幾個樂團中擔任小提琴手,並成為幾個小樂團的指揮。他更與自己的兄弟及朋友們合組一個管樂五重奏,並親自為樂團創作了幾首作品。同時期創作的首批作品中,還有一部戲劇配樂《少年的魔杖》(The Wand of Youth),這部劇作由艾爾加家的孩子們合作演出,後來艾爾加追憶起這段美妙的少年時光,於19071908年間將其改編成兩首管弦樂組曲。

1877
年艾爾加下定決心前往倫敦追隨波利策(Adolf Pollitzer)學習小提琴,不過當他體認到年已20歲的自己很難成為一名演奏大師時,就放棄了學習機會回到伍斯特。次年,他在伍斯特三聖樂團的音樂節中任第二小提琴手。再過一年又成為波威克(Powick)郡立精神病院的管樂團指揮,病院的職工每個禮拜皆為當地的舞會擔任伴奏。艾爾加也為這個樂團舉辦的音樂會改編了幾首歌劇詠歎調並創作了一系列方陣舞曲。

儘管天性拘謹內斂,但艾爾加仍在伍斯特的音樂圈中逐漸小有名氣,並且積極參與伍斯特與伯明罕的音樂節活動。此外,他在1880年往訪巴黎,以及在1882年遠赴萊比錫,都對其生涯有所啟發。尤其是萊比錫,本來就是他一心嚮往卻未果的聖地,加上這時他有個知心好友--海倫威芙Helen Weaver)此際正是萊比錫音樂學院的學生,讓他的萊比錫之旅不但豐富而且生趣盎然。艾爾加與威芙兩人於1883年夏天墜入情網,彼此訂下終生大事,然而隨即在次年就因不明原因告吹。艾爾加只能將他對威芙的情感,化為音符融入創作的樂曲之中。

1883
年他成為斯托克利(W. C. Stockley)所指揮的伯明罕音樂季樂團中的第一小提琴手,頗為欣賞他的斯托克利將艾爾加創作的《摩爾小夜曲》(Serenade mauresque)列入節目單中。斯托克利為了彰顯艾爾加的實力,甚至請他親自指揮演出,不過艾爾加沒有答應,他堅持在樂團中演奏小提琴,認為這樣更能發揮自己的本分,此舉得到所有團員與觀眾的讚美。

一心想成為專業作曲家的艾爾加,不時跑到倫敦尋求自己作品出版的機會,但此時在英國音樂界仍沒沒無聞的他,經常因遭拒或被惡意拉低稿費而感到沮喪。他在18844月寫信給友人說道:「我的前景黯淡無光,我想我已提不起勁了,有時我都認為自己根本無此能力,加上我也沒有錢了,連一分錢都不剩。」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即使萬般不得已,艾爾加於1885年回到故鄉接替父親在聖喬治教堂的職務,擔任管風琴師。

Elgar_01  

☆★☆★☆★

艾爾加《e小調小夜曲》
Elgar : Serenade for Strings




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登基鑽禧音樂會閉幕:艾爾加《威風凜凜進行曲》
Close of the Queens Diamond Jubilee Concert




《我們這一家》(あたしンち)片尾曲
「来て来てあたしン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