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oni_Painting_03  

 

 

布梭尼雖為義大利人,但其作品深受德奧思想和文化的薰陶和滋養,並將南歐的奔放抒情和中歐的厚重深邃熔為一體,成為心靈和思想、激情與理智的巧妙融合。其早期作品受到李斯特和布拉姆斯等人影響,以規模宏大及技巧艱難而著稱晚年轉倡導新古典主義,並接受電子音樂等新奇的音樂表現。

除了樂曲布梭尼對於樂理也頗有貢獻曾撰寫數本關於音樂理論與的著作,顯示其受到當時盛行的浪漫主義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康德與菲希特等哲學大師的影響甚深。1907年發表的《音樂新美學概論》是他畢生代表作明白反對過時的浪漫主義、印象主義與表現主義,也為新古典主義打下理論的基礎

busoni_08_1920_London  

在作曲家的身分之外布梭尼還是優異的鋼琴演奏家無論演奏技巧與演出內涵皆超然卓絕,音樂表現豐富多彩,特別是對鋼琴踏板的掌握有其獨到之處。他在世時所留下的數張珍貴的鋼琴演奏錄音,足可為明證。

另外布梭尼一生中最為人所樂道的事蹟則是他出神入化的改編技巧,讓許多古典音樂家的舊作得到全新的生機。這方面,或與他本身被譽為當代巴哈的最佳代言鋼琴家有關。為了演出,布梭尼運用鋼琴改編了巴哈許多原本為管風琴或小提琴所創作的作品後來改編的樂曲還遍及音樂大師李斯特莫札特等人的名作,此外貝多芬、布拉姆斯、蕭邦、荀白克與舒曼的作品,亦是其所垂青的對象。布梭尼以與眾不同的風貌,使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樂曲,能以更曼妙的姿彩重現舞台,因此稱其為是20世紀前半葉最具視覺效果的作曲家,可說一點也不為過。

busoni_09_1907_Freiburg  

布梭生平年表 

1866

41出生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的恩波利

1870

開始隨母親學習鋼琴

1872

首批作品在維也納公開演出

1876

前往格拉茨繼續學習音樂

1881

赴義大利波倫亞市愛樂學院求學

1883

完成清唱劇《週六的鄉村》

1886

轉往萊比錫隨雷納克學習演奏與作曲

1887

往訪赫爾辛基名揚北歐

1888

任赫爾辛基音樂學院鋼琴教授

1890

任莫斯科音樂學院與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鋼琴教授
贏得魯賓斯坦大賽優勝

1894

舉家遷至柏林定居

1902

於柏林舉辦現代作曲家的系列音樂會

1904

完成《C大調鋼琴協奏曲》

1905

《杜蘭朵的女人世界》

1907

發表了論文《音樂新美學概論》

1909

赴美巡迴演出,並完成鋼琴曲《對位元幻想曲》

1913

出任義大利波隆納劇院總監

1915

前往紐約,隨即轉赴蘇黎世定居

1916

動筆創作《浮士德博士》

1920

返柏林故居,出任普魯士藝術學院作曲教授

1921

與柏林愛樂管絃樂團共同舉辦系列音樂會

1924

727因腎臟病逝世於柏林,享壽58


Busoni_Painting_01  

☆★☆★☆★

布梭尼親自演奏改編巴哈《恰空舞曲》錄音
Busoni Plays Bach-Busoni : Chaconne




布梭尼演奏李斯特《諾瑪主題幻想曲》錄音
Busoni plays Liszt Fantasie on Themes from Bellini's Opera "Norm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