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oni_37  

 

1886年,羽翼逐漸豐厚的布梭尼再度轉往萊比錫,師從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與舒曼(Robert Schumann)的高徒雷納克(Carl Reinecke)繼續深造演奏與作曲。其間又結識了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葛利格(Edvard Grieg)、馬勒(Gustav Mahler)和大流士‧米堯(Darius Milhaud)等知名的音樂大師對他的音樂生涯發展有極大助益。

年方20歲的布梭尼此時已經是舞台演出的老手,他俊美又略帶憂鬱顏色的容貌,瀟灑狂放不羈的台風,以及變魔術般與年齡極不相稱的演奏技巧,都受到觀眾的熱烈喜愛。當日後回憶起求學生涯時,布梭尼總是聲稱她的技術完全來自於自學。如果曾有影響到他演奏風格的前輩,布梭尼恐怕只會承認一個人那就是當時的鋼琴演奏天王魯賓斯坦。布梭尼在青少年時期於維也納時就曾聽過魯賓斯坦的演奏會,受到極大震撼,不但啟發了他的演奏技巧事實上也因此讓布梭尼立志成為如魯賓斯坦一樣的鋼琴技巧名家。

Busoni_28  

1887,布梭尼應邀往訪赫爾辛基,除了名揚北歐外,又讓他有幸拜會西貝流士(Johan Julius Christian Sibelius Jean Sibelius),彼此的友誼終身未衰。不久後,布梭尼轉往美國巡迴演出,在接連好幾場歷久未衰的演奏盛會後,奠定了鋼琴演奏大師的聲名。

在精湛的鋼琴演出下,布梭尼逐漸受到音樂教育界的敬重,各地的音樂學院都力邀前去教授演奏技巧,首先是1888年他受聘赫爾辛基音樂學院鋼琴教授,1890年又出任莫斯科音樂學院鋼琴教授,以及波士頓的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鋼琴教授。

當布梭尼應聘到赫爾辛基音樂學院任教時他認識了後來的妻子歌妲‧斯左絲特蘭德(Gerda Sjöstrand),隨即墮入情網而結婚。由於教授音樂的關係,布梭尼開始在歐美各大城市來回奔波,不過他最後仍選擇在柏林落腳,並於1894年舉家搬到柏林定居。

Busoni_26  

布梭尼在柏林以鋼琴演奏家與指揮家的身分活躍在當地藝文界他也特別致力於當代音樂的推動,而且在各大音樂學院持續音樂教育工作,包括威瑪、維也納和巴塞爾等地一系列的音樂研究所課程,此時所教導出的優秀學生有亞魯(Claudio Arrau)與佩特瑞(Egon Petri)等音樂家。他的演奏技藝及音樂哲學更廣泛影響了當時的年輕音樂家諸如亞魯與布蘭德(Alfred Brendel)等人。

而在音樂作品方面布梭尼也有極出色的表現他的(Concert Piece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Op. 31a)曾在1890年贏得魯賓斯坦大賽(Anton Rubinstein Competition)的優勝。但在成名之後,布梭尼對自己的羽毛可說極為愛惜。特別是與年輕時期相較,步入成熟期的布梭尼,在作曲方面自我要求日趨嚴格,每寫下新作品往往又再三修改,其慎重的態度讓他經常要過了好幾年,才願意推出新曲,作品數量遂日益縮減。

Busoni_17  

☆★☆★☆★

布梭尼改編巴哈《恰空舞曲
Bach/Busoni Chaconne in D minor by Ilya Yakushev



Bach/Busoni Chaconne in D minor by Claire Hunagc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