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occherini_06.jpg  

 

天性樂觀開朗的包凱利尼所自然散發出來的魅力,讓他吸引了人們的好感,尤其受到維也納貴族的歡迎,使他成為無數音樂會的演出嘉賓。然而路易吉畢竟才18歲,對家鄉的思念總縈繞在他的心頭,加上母親的健康狀況日差,包凱利尼父子終於又於17614月回到盧卡,希望能在故鄉為音樂發展盡心盡力。

但是,他們的期望並沒有得到適當的尊重與回報。盧卡市政當局未能應允包凱利尼父子的請求,提供必要的支援。儘管擁有國際級的藝術名望,他們兩人除了參加頻繁的宗教儀式、官式宴會與假期音樂會等公開演出之外,還是僅能靠著零星的教堂與劇院樂團培訓,以及貴族的家教來維持全家的生計。生活幾乎難以為繼的父子倆,不得不毅然決然向盧卡當局告別,在1762年末再一次前往維也納樂團謀生。這一年,路易吉也完成包括4首大提琴奏鳴曲在內的首批作品,展現與演奏同樣驚人的作曲技巧。

176317,甫返抵維也納的路易吉在桑卡羅大學舉辦一場個人音樂會,重新喚醒維也納
人民對他的喜愛。這次音樂會的成功,為他接下來一連串的音樂演出奠定良好的基礎,路易吉的演出技藝,普遍得到評論家一致好評,而且他接下來續寫的六重奏與3首大提琴奏鳴曲,也受到歡迎與成功。

路易吉在維也納鋒芒畢露的消息傳回家鄉,原本對包凱利尼父子關照有限的盧卡當局,似乎發現他們錯失了瑰寶,於是態度出現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立即於1764426批准了三年前包凱利尼父子的支援請求,包括任命路易吉為教堂音樂總監,支付他固定的月薪,並讓他擁有隨時使用廣場舉辦音樂演出的權利。

路易吉和父親得到盧卡提供的優厚條件,欣喜萬分,思鄉情切的他們隨即整裝行囊回到故鄉。當年84,包凱利尼父子加入盧卡教堂樂團參加演出。不過,他們也很快就發現,豐厚的薪資底下伴隨著極為繁重的工作份量,而且儘管路易吉已是公認的一流大提琴家,但還是僅能在樂團中重複單調的伴奏,少有機會展露自己的藝術才華。為了突破此種窘境,包凱利尼向盧卡當局提出一個月無薪假的申請,以便得到喘息的空間進行重新省思,這項請求在幾番交涉後終在1764129獲得同意。

Boccherini_11.jpg  

父子兩人於是利用這次長休假前往米蘭,因為當時的米蘭乃是義大利最多傑出音樂家聚集的地方。17657月,他們在米蘭參加兩場音樂會,傑出的演出博得當地各界的喝采,於是原本一個月的假期只好再三延長,結果他們在米蘭總共待了九個月的時間。包凱利尼父子在米蘭也曾組成一個絃樂四重奏樂團,邀請當地的名家加入,專事演奏海頓與包凱利尼自己的作品,包含他在米蘭所創作的第一首弦樂四重奏。雖然原本任職的盧卡教堂,對他們長期滯留外地不歸尚未發出怨言,但考慮到路易吉的長遠發展,父親最後還是決定在年底前整裝返回盧卡,繼續他們的教堂樂團演出工作。

路易吉的音樂聲望,讓他的創作樂曲開始受到矚目,也促成他在作品形式與樂風等都擴展到更多的層面。他的6首三重奏作品受到歌劇創新大師葛路克(Christoph Willibald Ritter von Gluck, 生平請參見本部落20117月的音月星)的賞識,而他在1765年底推出第一套康塔塔作品,也在盧卡公演。此外,他所寫的聖樂,陸陸續續都在盧卡教堂演出,得到故鄉人們的喜愛。

他也曾以大提琴家的身分,加入盧卡當地的市中心管弦樂團。同時,他也舉辦形式相當特別的音樂會,向他的市民同胞介紹了他自己的音樂——他與小提琴大師塔替尼Giuseppe Tartini, 生平請參見本部落20114月的音月星的弟子曼福雷迪(Filippo Manfredi)合作演出,由他演奏大提琴,曼福雷迪演奏小提琴,以整場音樂會演出他自己所寫的奏鳴曲。

然而,路易吉的父親這時卻因為突發的熱病,在1766830去世。路易吉失去的不僅是父愛,還是他一生中最好的音樂顧問與最大的靠山。無比傷心的他對盧卡已經不復存有任何希望,並且打算永遠離開此地。就在這段最艱難的時刻,幸好有演奏夥伴曼福雷迪以及其他好友的協助,他才能逐步走出陰霾。包凱利尼如願離開盧卡,先是前往倫巴底與熱那亞散心,然後與曼福雷迪一起遠赴國外進行巡迴演出,他們的聲望在所到之處不斷累積,速度之快遠遠超出他們的預期。次年他們兩人抵達巴黎,除了演出持續受到花都熱烈歡迎外,包凱利尼也在此地出版了他第一批室內樂作品,名聲因此大振。



☆★☆★☆★

包凱利尼《G大調第七號大提琴協奏曲》
Boccherini cello concert G.480
威尼斯詮釋樂團與Davide Amadio
演出/2011




趙菁與巴什梅特樂團/2012索契音樂節排演
Bashmet Репетиция Джинг Джа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