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ilhaud_04.gif  

 

191811月米堯從巴西回到巴黎,正巧趕上一次大戰後的藝術變革運動。他在過去巴黎音樂學院的同學奧里克(Georges Auric)和奧涅格(Arthur Honegger)引領下,認識了更多激進派的音樂家,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薩蒂(Erik Satie),薩蒂的音樂美學觀點深深吸引了米堯,與他的來往互動也極為密切。他們時常聯合其他音樂工作者,以新奇的方式展現與傳統迴異的音樂,因此受到各界側目。

1920
年,巴黎記者科萊在《喜劇》雜誌上發表一篇報導-〈俄國五人團、法國六人團與薩蒂〉,內文雖然主要為評論剛舉行的一場青年創作者音樂會,但也敘述薩蒂對法國音樂所帶來的變革,並直接點名米堯、奧涅格、奧里克、杜雷(Louis Durey)、普朗克(Trancis Poulenc)和塔里費爾(Germaine Tailleferre)為法國樂界新興的「六人團」,認為他們的表現能與當時已揚名的「俄國五人團」互相輝映,這個名號頓時讓這些年輕的音樂家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那一年,除了杜雷為32歲外,其他5人同僅為29歲。

法國六人團
Milhaud_LesSix_01_1921.jpg  

但「六人團」其實並不是一個經過細密籌畫所組成的音樂團體,嚴格來說,他們只是一個基於友誼和對於新音樂的熱忱,加上年齡相近所聚合在一起的往來圈。因此他們從未有系統的進行過音樂創作工作,他們其中的每個人也都喜歡參與其他團體的活動,並未侷限自己的視界。如果要提最大的共同點,或許可以說他們六個人都受到俄國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最深切的影響;此外,他們都不喜歡一次大戰前的音樂氣氛,反對已日漸陳腐的印象主義,在不同程度上相信奉科克托的藝術理念-柯克托極力呼籲從法國藝術中剔除日耳曼文化及其他非拉丁元素的影響,以創造法國音樂的新理念;而且他們也都讚賞薩蒂及其作品的風格-明快、儉樸、實在。

「六人團」的創作也不能完全歸類於「新古典主義」,因為他們很少引用古典主義時代作曲家的素材,也未回歸古典主義的創作曲式。但是就他們所擁護的音樂創作原則-清晰、明快、樸實來看,正好與「新古典主義」的主張不謀而合。加上「新古典主義」的旗手史特拉汶斯基在1920年後又以巴黎為其主要的活動場域,「六人團」當然都受到他的深刻影響,並因此在創作上與「新古典主義」的音樂家們互相唱合。

在「六人團」中,又以米堯為其中最具實驗精神者,這或許與他曾旅居南美,受到不同文化的啟迪有官,旅外工作的經歷讓他在思想觀念與心態上都較為開放,更願接受新音樂思潮的洗禮,而且在音樂類型與豐富程度上,也都超過其他5位音樂家。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6個人的性格、興趣本來就不一致,才氣和發展亦日有差異,過了兩三年後,「六人團」的成員漸行漸遠,已很少再一起出現共同活動了。

若干年後重再聚首的法國六人團
Milhaud_LexSix_Later.jpg  

1920
年為了《屋頂的牛》在英國的公演,米堯前往倫敦,在那裏他巧遇比利‧阿諾德(Billy Arnold)及其樂隊的演出,第一次聽到爵士樂的熱情旋律,從此深受吸引,於是在回到法國後,就沉迷於美國的流行音樂中。1922年,米堯終於有機會造訪爵士樂的大本營,他以鋼琴家和作曲家的身份前往美國訪問,並應邀在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講課。他在課餘的間暇,四處享受美國當地的音樂演出,特別是在他聽過紐約黑人集中地哈林區正宗道地的爵士音樂之後,對他的音樂創作觀留下無法抹滅的深刻影響。次年,他就完成一部根據森德拉斯的劇本所創作的舞劇《開天闢地》(La création du monde),劇中運用大量取自爵士樂的樂念和音樂圖像。1924年,米堯又幾乎在同一時間推出兩部芭蕾舞劇:一部是為戴吉雷夫的劇本所創作的《藍色列車》,另一部是由馬辛編舞的《沙拉》。後來米堯又將《沙拉》改編為鋼琴與樂隊而作的《艾克斯狂歡節》。



1925
年他先後前往義大利、德國、奧地利和蘇聯等國旅遊,回法國之後,他將精力投入作曲和教學。同一年他根據阿曼德‧盧內爾的劇本創作了《厄爾浦斯的不幸》,這是一部小型歌劇。如同他於19171923年創作的6部小型交響曲一樣,他的每部小型歌劇演出時間都很短,伴奏樂團的編制與演員人數都降到最低限度。但是細膩的米堯可不是毫無章法的胡亂刪減,以他的6部小型交響曲來說,時間雖然很短(最短的為326秒,最長的也僅653秒),但曲式完整,每曲還是都由三個樂章所組成。

然而,新時代的先鋒通常很難在第一時間就受到廣大的歡迎,米堯也經常面臨這種窘境。1920年米堯的《普洛透斯》交響組曲的首演以及次年他為鋼琴與樂團所作的《5首練習曲》的首演,都因為過於新潮,結果當場引發騷動及抗議。即使是相對較為保守的《迷途之羊》,1923年在巴黎喜歌劇院上演時,也引起了觀眾的不滿。另一部描繪各種農業機械的音樂聲樂而寫成的《農業機械》組曲,以及根據呂西安‧朵代同名詩而創作的《花名錄》,也讓嚴肅的評論家們深深不以為然而口誅筆伐。

Milhaud_02.jpg  

☆★☆★☆★
米堯《鋼琴小提琴單簧管組曲》
Darius Milhaud "Suite" Op. 157b



1.Ouverture 2. Divertissement



3. Jeu, 4. Introduction et Fina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