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zunov_05.jpg  

 

即使我們可以懷疑葛拉祖諾夫平日的清醒程度,但卻無法質疑他的聲望。也因為如此,他擔任聖彼得堡音樂學院院長的職務多年,始終屹立不搖。而在歷經1917年共產革命的洗禮後,他仍被指派參與彼得格勒音樂學院乃至後來的列寧格勒音樂學院的重組工作,並受命繼續擔任院長。

正因為他的威望,讓音樂學院在十月革命後,在所有高等院校當中仍享有較優厚的待遇。葛拉祖諾夫與布爾什維克政權建立了不錯的關係,特別是教育部長盧納察爾斯基(Anatoly Lunacharsky)對他極為友善。葛拉祖諾夫始終如一的關切學院裡的師生,依舊不辭辛勞地維持課程水準,提升學生與教職員的生活品質,並且捍衛音樂學術的尊嚴與自主,他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在物力維艱的年代,還能為學院籌組歌劇團與學生管弦樂團。

為了維持學生的生計,葛拉祖諾夫將自己薪俸的絕大部分,都轉發給家庭貧困的學子。而為了替學生找到工作,他更是寫了無數的推薦信給他所認識的每一個有頭有臉的人,讚許自己的學生,誇耀他們的優異表現,甚至有時還為此而追到政府官員的辦公室去大聲爭取。尤其是處境堪憂的猶太裔音樂家們,似乎只有葛拉祖諾夫才有辦法說服當局允准他們繼續留在彼得格勒,因此包括海飛茲(Jascha Heifetz)、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艾爾曼(Mischa Elman)等許多猶太音樂大師,都是因為葛拉祖諾夫的義助,才能延續他們的藝術研究工作。

Glazunov_20.jpg  

根據蕭士塔高維奇的說法,葛拉祖諾夫雖然如此的幫助其他音樂家,但從未要他們有所回報,他發自內心的想法是,每個人都有權利待在他們所喜歡的地方,況且也不能因藝術而蒙受苦果。對蕭士塔高維奇來說,更顯特別的一件事是,葛拉祖諾夫從來沒有藉此自誇來獲取尊重,「他(葛拉祖諾夫)在卑微渺小的人面前對自己的高尚情操不露聲色,但卻極力保存了許多重要的人事物。」蕭士塔高維奇如是說。

還有件事適足以說明葛拉祖諾夫的為人。1922年,蘇維埃當局舉行一場慶祝葛拉祖諾夫的音樂會,並由教育部長盧納察爾斯基發表演說,盛讚葛拉祖諾夫的成就,同時宣布當局決定提高葛拉祖諾夫的居住條件,促進他的創作並希望能與他的成就相稱。斯時,原本壯碩的葛拉祖諾夫已因糧食缺乏瘦了一大圈,平日生活更是和常民一樣艱苦不堪,事實上他連創作用的五線譜都找不到。但出人意料之外的是,葛拉祖諾夫說他什麼都不需要,唯一的要求是多發送些柴火給音樂學院,讓學生在學習上免受寒凍之苦。此話一出雖然引發眾人側目,不過音樂學院馬上又得到了其他人難以獲得的薪柴。

Glazunov_Friends_13.jpg  

即使如此,久任的葛拉祖諾夫終於免不了來自音樂學院內部的攻擊。對他最大的指控是他過於保守,教授們要求更進步的教學方法,學生則要求擁有更多的權利。但對葛拉祖諾夫而言,這些要求是破壞性而非建設性的,同時將危及學院的和諧與公平。由於任期已太長,又厭惡學院內的鬥爭,葛拉祖諾夫於1928年利用前往維也納參加舒伯特百週年紀念活動的機會,永遠離開蘇聯,從此再也沒有返國。他離開後,院長職務一直由史坦柏格(Maximilian Steinberg)代理,他不願採取對抗的姿態,即使滯留國外,並沒有中斷與蘇維埃當局的聯繫。他以自己百病纏身,氣管炎、中耳炎、痛風等接連發作為理由,多次去信給藝術主管當局請求辭職,並留在巴黎養病,但延至1930年,他的辭職才正式獲准。

葛拉祖諾夫出走後,他先是受邀在巴黎指揮一場演出自己作品的專場音樂會,接著又應邀前往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英國、捷克、波蘭、荷蘭和美國等國演出,最後仍回到巴黎定居。出於對政治缺乏熱情,他始終堅稱自己離開故國是出於「健康因素」,這也讓他獲得蘇聯領導者的持續敬重,即使對他晚年的抗命行徑心有不平,但他並未慘遭蘇聯當局批鬥的命運。

葛拉祖諾夫伉儷
Glazunov_wife.jpg  

1929
年,年已64歲的葛拉祖諾夫與54歲的芺嘉‧卡黎洛夫(Olga Nikolayevna Gavrilova)締結連理,兩人相識是因為前一年,芺嘉的女兒愛琳娜(Elena Gavrilova)擔任葛拉祖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 2)在巴黎第一次演出的獨奏家。葛拉祖諾夫頗疼愛琳娜,婚後收養了她,因此愛琳娜也大方的冠上繼父望重樂界的姓,以愛琳娜‧葛拉祖諾夫的名字揚名立萬。葛拉祖諾夫在結婚這一年,還帶領巴黎的音樂家們進行他的舞劇《四季》的首次全程實況錄音。

年事已高的葛拉祖諾夫,仍然創作不懈,1934年還完成了著名的《薩克斯風協奏曲》(Saxophone Concerto)。不過他的健康確實每下愈況,加上離開俄國,讓他的心境益加鬱悶,幾年之後,他就在1936321逝世於巴黎,享年71歲。葛拉祖諾夫的過世在蘇聯引起一陣騷動,畢竟已有多年沒有他的消息,甚至有許多人認為他早已死去多年了。他的遺體原葬在巴黎,直到1972年才重新歸葬於列寧格勒。

Glazunov_10.jpg  

☆★☆★☆★

葛拉祖諾夫《第五交響曲》
Glazounov Symphony 5
I




II



III



I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