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uck_Cartoon_01.jpg  

葛路克一生共寫了大約35部歌劇和5部舞劇,但是讓他留名青史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發起歌劇的改革。葛路克可以說是為歌劇而生,他的音樂創作也是圍繞著歌劇舞台,其他的器樂作品相對較少。他是個大器晚成的音樂家,直到48歲寫出《奧菲歐與尤麗狄茜》,才算走出自己人生的大道。在那之前,他不過是一個無怨無悔,編寫因循守舊樂曲的樂匠而已。然而他不屈不撓,始終不願放棄自己心中的理想,最後終能打破陳腐,開創出歌劇的新局面。

Gluck_09.jpg  

葛路克的歌劇改革之所以受到重視,主要歸因他善於掌握時勢,在啟蒙運動風起雲湧的環境下,晚期巴羅克的歌劇拋棄從文藝復興以來力圖回歸古希臘悲劇風格的初衷,早已流於思想空洞,毫無戲劇表現,音樂形式僵化,只會片面炫耀歌唱技藝與豪華場面的「化裝音樂會」。葛路克體會出人們的不滿,洞悉這類傳統歌劇的缺失,明瞭它們即將被時代所淘汰,於是發出改革的號角,強調人文主義,回復自然與真實,追求戲劇性的表現,深切刻畫人物性格、情感和環境,一反重樂輕詞的毛病,使詞曲緊密結合,重視並發揮歌詞與音樂的表現內涵。

Gluck_Cartoon_04.jpg  

葛路克更掌握了歌劇創作的精髓,將歌劇參與演出的每個部分都視為一個整體,每個環節他都不肯忽視,所以即使對於歌劇劇本的編寫作,他也總是直接參與,提供意見,目的是為了追求音樂與戲劇的整體結合。葛路克努力讓音樂與戲劇充分結合,讓音樂家與觀眾發現一個美麗的未來,親手為奄奄一息的傳統歌劇劃下句點,他的努力,不但為西方歌劇的發展立下重大的里程碑,也對之後歌劇的蓬勃發展奠定偉大的基礎。


葛路克生平年表 

1714

72生於德國的艾拉斯巴赫

1717

舉家遷往波西米亞

1732

入布拉格大學哲學系

1736

前往維也納成為大提琴師

1737

轉往米蘭拜薩馬爾蒂尼為師學習音樂

1741

完成第一部歌劇《阿爾塔塞斯》在米蘭嘉年華會首演

1745

前往倫敦擔任國王劇院的編曲家

1746

結識韓德爾

1747

為義大利明戈蒂歌劇團創作歌劇於德勒斯登演出

1748

隨明戈蒂歌劇團前往哥本哈根

1750

加入洛卡蒂利歌劇團,重回布拉格發展
與富家女瑪麗亞‧安娜‧柏金結婚

1752

新劇於那不勒斯聖卡羅劇院上演

1754

遷居維也納,為維也納嘉年華會編寫歌劇

1756

受教皇本篤十四世冊封騎士成為貴族

1761

推出帶有突破性嘗試的芭蕾舞劇《唐璜》

1762

推出第一部改革式歌劇《奧菲歐與尤麗狄茜》

1767

推出第二部改革式作品《阿爾西斯特》

1770

推出第三部創新式歌劇《帕里德與艾萊娜》

1772

轉往巴黎發展

1774

完成新劇《伊菲姬妮在奧立德》並在巴黎首演
被任命為奧國王室的宮廷作曲家

1777

歌劇新創作《阿爾米德》在巴黎推出

1779

改革式歌劇《伊菲姬妮在陶里德》問世
中風後返回維也納定居

1787

第二度中風醫治無效於11月15日過世,享壽73歲


Gluck_Stamp_3.jpg  

☆★☆★☆★

O Del Mio Dolce Ardor by Emily Rew



O Del Mio Dolce Ardor by Julia Sokolovskaya新配樂版



《伊菲姬妮在奧立德》
Ifigenia in Aulide




《伊菲姬妮在陶里德》
Iphigénie en Taurid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