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endelssohn_25_Cartoon.jpg 

孟德爾頌可說是繼莫札特之後最完美的曲式大師,古典主義的音樂傳統與浪漫主義的音樂志趣在他作品中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讓他的作品擁有一種帶有詩意的典雅。他也善於將美妙的旋律化為正規的音樂曲式,更稱得上是一位熱情歌頌大自然的詩人,因此他的音樂被稱為「描繪性的浪漫主義」乃是其來有自。

作為一名作曲家,孟德爾頌一生的創作既豐富又多姿多彩,作品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音樂體裁。作為一名音樂學者,他為巴哈、韓德爾音樂復興的啟蒙而奮鬥努力不懈,讓百年前的大師之作重新綻放光芒。作為一名指揮,他以其天賦對管弦樂的指揮法加以革新,奠定了德國現代指揮法的基礎。而作為一名教育家,他創辦了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著名的萊比錫音樂學院,並使其成為歐洲最著名的音樂學府之一,領先各國的音樂教育朝現代化與專業化邁進。

Mendelssohn_23_Cartoon.jpg 

甚至在樂曲形式的創新上,孟德爾頌也不落人後。他發揮自己高度的想像力創造出「交響序曲」與「無言歌」兩種樂曲新體裁。前者以夢幻浪漫的《仲夏夜之夢序曲》為代表;後者則開創了高雅純淨、形式短小的新式鋼琴曲,運用鋼琴小品,像日記一樣將自身的感受完美地記錄下來傾述情衷。而在標題交響樂方面亦有重要貢獻,他的《蘇格蘭交響曲》和《義大利交響曲》,既含有古典主義的邏輯性,又帶有浪漫主義的幻想性;至於他所創作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不但具有華麗的技巧與甜美的旋律,亦能表現生活中明朗的一面,理所當然被推舉為小提琴協奏曲中的絕妙精品。

雖然在20世紀前期,由於當時反浪漫主義思惟的普遍滋長,讓音樂界曾經有一段時間對孟德爾頌的作品有部分不同評價,但孟德爾頌的音樂線條簡潔,結構優美,絲毫不矯情造作,歷經時間洗練而從未褪色,卻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從孟德爾頌的作品近數十年來再度大量演出並受到歡迎的情況來看,他被公認是一位音樂風格純淨、甜美、均稱、細膩與優雅的大師也是理所當然,實至名歸了。


Mendelssohn_20.jpg 

孟德爾頌生平年表 

1809

23出生於德國漢堡

1813

開始跟隨母親學習鋼琴

1816

隨全家去巴黎旅行,由音樂名家拜高特親自教導

1817

晉見德國大文豪歌德

1818

開始於公眾前鋼琴演奏

1819

為《詩篇19》譜曲

1820

於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御前獻演

1821

完成第一首鋼琴四重奏

1823

完成了《第一交響曲》

1825

完成了作品《E大調八重奏》

1826

完成《仲夏夜之夢序曲》,創立交響序曲新體裁
進入柏林大學深造

1829

柏林歌唱學院指揮演出巴哈的《馬太受難曲》
自柏林大學畢業,前往英國倫敦、蘇格蘭等地旅遊演出

1830

到義大利遊歷了威尼斯、羅馬與那不勒斯等地
完成《芬加爾山洞序曲》

1831

往瑞士再前去法國巴黎等地,見到李斯特、蕭邦等人

1832

結束旅行返回德國

1833

就任杜塞爾多夫的音樂總監
完成《義大利交響曲》

1835

父親去世
受邀就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指揮

1837

與塞希兒尚雷諾成婚

1840

1840 年完成了第二交響曲--康塔塔《頌歌》

1841

赴柏林擔任皇家音樂總監

1842

完成《蘇格蘭交響曲》

1843

創立萊比錫音樂學院

1844

完成《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1846

因健康辭去教職,並停止了鋼琴演出活動
清唱劇《以利亞》於826於英國首演

1847

姐姐芬妮已於514因腦溢血辭
經多次腦溢血於114在萊比錫去世,享年僅38

Mendelssohn_Stamp.jpg 

☆★☆★☆★
魯賓斯坦、海飛茲與皮提高斯基合奏孟德爾頌1號鋼琴三重奏
Rubinstein, Heifetz and Piatigorsky - Mendelssohn




孟德爾頌1號鋼琴三重奏
Mendelssohn Trio in D minor, Op.49 1st Movement



Mendelssohn Prelude & Fugue in E minor, Op. 35, No. 1



孟德爾頌E大調弦樂八重奏
Mendelssohn Octet in E-flat major, Op. 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urstrings 的頭像
    ourstrings

    築樂集室內樂團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