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ndemith_18_painting.jpg

 

亨德密特可說是音樂家中的音樂家,他擁有接近完美的音樂理論概念,是專業的小提琴家與中提琴家,也是個優秀的鋼琴演奏家。實際上他還會演奏管弦樂團中的幾乎每一項樂器,如果他自認對哪一項樂器不熟悉,他馬上會廢寢忘食地耗費一個禮拜以上的時間去摸索和練習,直到能完全掌握為止。同時他更是傑出的音樂學家,光禿禿的腦袋中裝滿了大量的音樂知識,使用極為精巧的方法來進行作曲工作。

Hindemith_25.jpg 

相對於新古典主義音樂,亨德密特所代表的是一種創新的巴洛克風格音樂,他喜歡運用古老的音樂典範形式-賦格、奏鳴曲和組曲等,而且就像巴洛克時代的音樂前輩一般,在有限的生命中創作出龐大數量的作品。在音樂理念上,亨德密特基本上是持反對浪漫主義的態度,他的音樂創作植基於從巴哈到貝多芬的偉大德國傳統上,即使在年輕時,他曾是激進的急先鋒,創作過一系列生硬又不協調的音樂作品,讓普羅大眾難以親近,但他的天賦馬上在很短時間內就獲得音樂界的肯定。亨德密特爐火純青的創作技法,讓同時期的音樂專業人士嘆為觀止,因此如果說他是
20世紀最偉大的音樂技巧大師,實在一點也不為過。

Hindemith_15.jpg 

但是在表現高超技法的同時,與眾不同的亨德密特還秉持著一個強烈的心願,就是要讓自己的音樂不僅滿足專業音樂家,也能讓業餘的音樂愛好者投入演奏,所以他積極倡導「實用音樂」,並且全心創作出一系列的樂曲,包括獨奏與合奏的各種樂器作品,即使這些實用音樂作品不見得部部都是令人激賞的傑作,但其所代表的意義,是一位音樂家對於音樂普及化與藝術大眾化的真心關注,光僅這一點來說,亨德密特的實際貢獻就遠遠超過許多唯利是圖的音樂大師了。


亨德密特生平年表 

1895

1116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附近小鎮哈瑙

1901

6歲時開始學習小提琴

1906

11歲時開始在劇場、咖啡館、舞廳等處為樂隊進行伴奏

1907

師從法蘭克福音樂學院的教授黑格納習琴

1908

轉入法蘭克福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阿道夫雷布納門下習琴

1909

進入法蘭克福音樂學院接受音樂教育

1914

從法蘭克福音樂學院畢業,受聘到法蘭克福歌劇院樂團擔任第二小提琴手

1917

1917年被徵召入伍被編入帝國陸軍的某個團級軍樂隊中服役

1919

重新回到法蘭克福歌劇院樂團擔任第一小提琴手
創作具有暴力與色情成分的歌劇《謀殺》

1921

加入阿瑪弦樂四重奏樂團擔任中提琴手
獨幕歌劇《謀殺,女人的希望》在斯圖加特首演

1922

獨幕歌劇《努施-努希》在法蘭克福首演
在薩爾茲堡舉行的當代社會國際音樂節上公開演出若干亨德密特的樂曲

1923

辭去法蘭克福歌劇院第一小提琴手,專心於阿瑪弦樂四重奏樂團的巡迴演奏

1924

與指揮家路德維希‧羅騰貝格的女兒格特魯德結婚

1926

創作《卡迪拉克》四幕歌劇

1927

受聘擔任柏林高等音樂學校的作曲教授

1929

解散阿瑪弦樂四重奏樂團,於10月間初次到訪英國
創作三幕諷刺喜歌劇《每日新聞》

1930

前往倫敦在考陶爾德-薩金特音樂會演奏《中提琴協奏曲》

1933

創作《畫家馬蒂斯》但遭到納粹禁演

1935

前往土耳其受聘於安卡拉音樂學院任教

1937

辭去柏林高等音樂學校的教授職務,啟程前往紐約散心

1938

《畫家馬蒂斯》在蘇黎世搬上舞臺演出

1940

前往美國應聘擔任耶魯大學音樂理論訪問教授

1945

加入美國籍成為美國公民

1947

訪問義大利、荷蘭、比利時、英國、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等國

1949

回到柏林高等音樂學校講學
受邀到哈佛大學擔任諾頓榮譽教授

1951

接受蘇黎世大學教職,開始在大西洋兩岸之間穿梭教學

1953

辭去耶魯大學教職,搬回歐洲定居於瑞士沃韋附近的小鎮

1963

1228於法蘭克福病逝


Hindemith_38_Cartoon.gif 


☆★☆★☆★


Heckelphone Trio by Paul Hindemith
I

II



Hindemith Fantasie Sonata for Viola and Piano op.11/4
I




I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