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ndemith_01.jpg

 

1927,亨德密特出任柏林高等音樂學校作曲教授。但在到任之前他其實從未擔任過音樂教師工作,更沒有什麽實際的教學經驗,但憑著他過人的演奏與作曲的歷練,他還是很快地就勝任這項職務。

作為柏林音樂學校的作曲教授,亨德密特認為,他的主要職責乃是傳授有關音樂基本原理的知識,在此前提下,他的教育原則是希望學生能尊重每一個實用的細節。後來頗具盛名的音樂家弗朗茨賴岑施泰因Franz Reizenstein、沃爾特‧萊格Walter Leigh和阿諾德庫克Arnod Cooke都是他在柏林音樂學校所教導出來的學生。

亨德密特在柏林當時風起雲湧的樂壇中並不孤單,當時至少有兩位名指揮是他的忠實伙伴,也就是柏林愛樂樂團的福特萬格勒Willhelm Furtwangler)和克羅爾歌劇院(Kroll Opera克倫培勒Otto Klemperer,他們始終積極鼓吹並大力弘揚亨德密特的音樂。1929年,由於亨德密特的工作負擔越來越重,他不得不解散阿瑪弦樂四重奏樂團。同年10月亨德密特初次到訪英國,為的是跨刀為沃爾頓William Walton)所創作的《中提琴協奏曲》首演時擔任中提琴獨奏,他和沃爾頓是1923年於薩爾茲堡才相識的朋友,兩人卻從此引為莫逆之交。1930年,亨德密特又前往倫敦,這一次則是為了在考陶爾德-薩金特音樂會上演奏自己的《中提琴協奏曲》。

Hindemith_33_1938.jpg 

亨德密特音樂創作生涯中的第二個階段,大致是從1924年到1933年,這段期間屬於他創作中的「新古典主義時期」。此時,亨德密特受到當時風行的「回到巴哈」運動的影響,也積極從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中尋求素材。但是比起同時期其他作曲家所普扁採行的做法,他採用了更多的變化音,音樂語言也更為繁複。例如他受到巴哈《布蘭登堡變奏曲》的啟發,為各種獨奏樂器和樂團所寫的《室內音樂》第2到第7號,另如(1924-1927)、《樂團協奏曲》(1925),歌劇《卡迪拉克》1926)、《每日新聞》(1929)等。

除此之外,他大部分的實用音樂也都是在此時期完成,譬如為機械風琴而作的《雄貓菲力克斯在馬戲團》(1926),為長笛、雙簧管和弦樂而作的《演奏用樂曲》(1927以及兒童短劇《讓我們來造一座城市》(1930)等。而在柏林音樂學校期間,為了進一步倡導實用音樂,他也獨立創作出一系列既適用於教學,又為業餘愛好者提供演奏題材的作品,他將這類的作品統稱為唱奏音樂(Sing-und-Spielmusik)

Hindemith_36.jpg 

亨德密特在此階段所寫就的歌劇作品,具有反對浪漫主義和嘲弄傳統觀念的新古典主義傾向,表現出結構主義和都市主義的特徵,在音樂曲式上富有相當的幽默感和獨創性。像《卡迪拉克》四幕歌劇,取材于德國作家霍夫曼E.T.A.Hoffmann, 1776-1822的小說《斯庫德麗女士》(Mademoiselle de Scudéri),故事場景發生在17世紀的巴黎。卡迪拉克是一名出售珍貴首飾的金匠,奇怪的是,購買他金項鏈的顧客卻接二連三地死去。一位正在追求卡迪拉克的女兒的官員決心偵破這個神秘的案件,最後才發現卡迪拉克竟在出售的飾品中,注入了致命的毒藥殺害了自己的顧客。儘管高潮跌起的連續謀殺案件本身具備相當驚悚的劇情,但是通過亨德密特結構嚴謹正規、冷靜卻又清晰的音樂風格,卻大大減少了其間的恐怖性,以平鋪直述的手法發揮娛樂效果,充分反映出德國當時所湧現的「復興韓德爾歌劇」的風潮。

亨德密特更擅長利用「實用歌劇」來表現日常生活題材。他的獨幕歌劇《人生的輪迴》(1927)取材自一齣英國話劇,以雞毛蒜皮小事的家庭瓜葛紛爭為主題。在這部作品中,亨德密特採用一種逆行重複的對稱結構,詮釋出人生中過去已逝的生活體驗,仍可能按照相反的順序重複出現,甚至呈現出幾何對稱的結果。

另外在三幕諷刺喜歌劇《每日新聞》中,描寫的則是一對離異的年輕夫婦,妻子在琵琶別抱愛上律師後,兩人又為了利益而一起應邀參加演劇活動,但最終兩人名利雙收的希望卻成泡影。《每日新聞》
1929年夏由克倫培勒指揮在柏林首演,這是第一部出現有女高音一邊洗澡一邊唱歌場面的歌劇。但這部作品也引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由於亨德密特在劇中讓女主角在浴室所唱的《浴缸詠歎調》、《熱水詠歎調》的場面,是以詼諧幽默的歌詞和聲調來讚揚使用電氣的好處,一家不解風情的瓦斯公司老闆竟將亨德密特一狀告上法庭,指控他大大破壞了瓦斯的聲譽。

Hindemith_10.jpg 

☆★☆★☆★

亨德密特《小室內樂》第2號 管樂五重奏
Hindemith, Quintet
I




I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