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Verdi_27.jpg 

 

1851年,當威爾第38歲時,完成了讓他一躍而躋身於世界名劇作家之林的《弄臣》(Rigoleto Lat)。此劇原本是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的作品《逸樂之王》Le Roi s'amuse,原著裡所敘述的法王法蘭西斯一世是法國16世紀時真實存在的人物,雨果撰寫這部作品的原意,是在藉描繪法國貴族生活的放蕩來諷刺法國社會的墮落。威爾第的好友畢亞維(Francesco Maria Piavi)將這部《逸樂之王》改編成劇本並更名為《詛咒》,並且交由威爾第來編曲成為歌劇。但是,義大利當時還在奧地利的統治之下,而奧地利又是法國的同盟國,這部嘲諷法國的歌劇自然而然遭到當局的禁演。

威爾第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將歌劇的背景從法國改為義大利的曼多瓦,法蘭西斯一世則改為曼多瓦公爵,劇中主角比利布雷與布蘭詩父女兩人的名字也改為李哥萊托和琪爾達,劇名同時改為《弄臣》,這樣一來,故事就成為虛構的內容,再也與法國沒有任何關係。這齣歌劇才突破封鎖,拿到上演許可。

劇中的大意是描述曼多瓦公爵習於奢華生活,縱於逸樂,自詡風流卻性好漁色。而他府邸裡駝背的弄臣李哥萊托,有個貌美如花的女兒琪爾達,被曼多瓦公爵以花言巧語奪去了貞操。為此李哥萊托對曼多瓦公爵恨之入骨,於是買通了職業殺手想要暗殺公爵,沒想到,天真的琪爾達竟然自願替公爵而死,釀成天大的悲劇。

劇中的主角是個又醜又怪的弄臣,而且由男中音來飾演,這在當時習慣以俊男美女為主角的歌劇風潮中是個異數,不過整齣歌劇中的音樂旋律極為動人,帶動劇情的起伏,讓觀眾為之痴迷。威爾第有力地營造出公爵府中的氣氛,描繪出女主角為愛轉癡不顧一切的性格,也襯托出李哥萊托因親情而對復仇的渴望。例如第一幕曼多瓦公爵所唱的《這個和那個》,第二幕琪爾達所唱的《讓人思慕的名字》,第三幕李哥萊托所唱的《魔鬼!魔鬼!》,以及第四幕的《女人心》等,都是歷來廣為傳頌的名曲。

Verdi_08.jpg 

威爾第也是靠這部不隨流行風尚起舞的作品,造就出他自己超凡脫俗的獨特藝術風格。事實上,威爾第對此早有自信,而且他本來就預感到那首曼多瓦公爵的《女人心》極有可能造成轟動,因此在歌劇正式上演前千方百計不讓此曲流傳出去,甚至下令飾演公爵的男高音在劇場之外不得演唱,連一句也不行;另有一說則是指這首歌曲的樂譜是拖到首演的前夕,才交給扮演者過目練唱。不管如何,不出威爾第所料,當《弄臣》在1851321於威尼斯菲尼采歌劇院首演之後,《女人心》立即吸引觀眾的耳朵,贏得大眾的喜愛,成為劇中最受歡迎的歌曲。

《弄臣》獲得大大的成功後,威爾第不僅在義大利出名,可說已成為全世界第一流的歌劇作曲家。威爾第再接再厲,又在1853年一連推出兩齣鉅作《吟遊詩人》(Il Trovator)和《茶花女》(La Traviata)。《吟遊詩人》以激勵人心的音樂旋律著稱,雖說在戲劇內容上有些欠缺張力,因此故事結構較為鬆散,卻依然受到觀眾歡迎而造成轟動,其成功不亞於《弄臣》,讓威爾第更加名利雙收。但是另一部力作《茶花女》的首演,卻出乎意料之外的失敗了。

《茶花女》(La dame aux camélias)是一本膾炙人口的文學名著,原作者為法國的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以法國上流社會的交際花為背景所創作的小說,本來就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威爾第將大家耳熟能詳的文學巨作搬上舞台,本來就有大好或大壞的風險。為此,聰明的威爾第預留後路,先將義大利文的劇名更改為La Traviata,意為「誤入岐途的女人」;同時他又將劇中主角瑪格麗特與亞蒙的名字,分別改為維歐麗達和阿弗雷多。

歌劇《茶花女》的女主角維歐麗達是個在風塵中打滾的美女,卻不幸遇到罹患肺病、失去愛情乃至香消玉殞的一連串悲劇。但是當此歌劇在18533月於威尼斯菲尼采歌劇院首演時,飾演維歐麗達者卻是個身材發福的的女高音,一點也沒有罹患肺病該有的瘦弱樣子,更缺乏風塵女子的迷人風情。結果到了最後一幕,當醫生宣告束手無策,女主角已陷入彌留之際,觀眾們終於忍俊不住,一起大笑了起來,結果使得原本的愛情大悲劇完全失控,讓演出在混亂中草草收場。除此之外,扮演男主角的男高音選角不當,嗓音無法表露出應有的感情,而男中音的演技則欠缺純熟,在在都構成舞台演出效果的致命傷,也難怪首演宣告失利。

Verdi_38.jpg 

不過,此時的威爾第已經對自己的能力信心滿滿,據說他對於《茶花女》首演失利並不在意,他對朋友說:「這部歌劇的價值,時間將會為我證明一切。」經過演員的調整與充分的排練,次年又在同一劇院再度上演《茶花女》,這次果然博得觀眾的熱烈喝采。

平心而論,《茶花女》的劇情內容並無太多新意,描述的是一位墮入風塵的美貌女郎,為追求純情的真愛而甘願犧牲自己,卻還是不敵命運的擺弄,最後仍在未能獲得幸福的情況下死去。但即便是這樣平常的悲劇戲碼,在威爾第美妙動人的配樂下,整齣戲劇仍充滿緊湊的張力,因此讓觀眾百看不厭。此劇在第一幕與第三幕各有一首前奏曲,尤其以第一幕的前奏曲,曲調優美抒情,稱得上是所有歌劇中最美妙的的前奏曲之一。其它令人難忘的的歌曲,還有第一幕的《乾杯之歌》、《啊,可愛的人兒》、《花叢》,第二幕的《燃燒的心》、《普羅旺斯的海與陸》,最後一幕的《前生註定》、《我的遺物》,以及二重唱《離開巴黎》等,可說是佳曲如林,美不勝收。

☆★☆★☆★

威爾第《茶花女》第一幕
La Traviata - Violetta Aria - 1 Act - Łańcut 2010



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威爾第《乾杯之歌》
The Three Tenors - Libiamo Ne' Lieti Calici



男女高音對唱威爾第《乾杯之歌》
Prom Palace - La Traviata - Brindisi - Verd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