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chonberg_1015.jpg 

 

荀白克於1902年獲得柏林史坦音樂院作曲教師的工作前,其實已在前一年就先搬到柏林居住了,因為他娶了策姆林斯基妹妹瑪蒂德(Mathilde Zemlinsky)為妻,為了改善生活,荀白克到柏林的藝術酒店擔任職業樂師。後來雖然得到音樂學院的教職,不過荀白克並不習慣學園式的生活方式,於是過沒多久,他又在1903年回到維也納開班授徒,展開私人教導作曲的工作。荀白克在此時的學生包括安東‧魏本(Anton von Webern)、阿爾班‧貝爾格(Alban Berg)、伊貢‧魏勒玆 (Egon Wellesz)、艾爾溫史坦 (Erwin Stein) 等人,這群學生皆終身追隨著荀白克,並且成為荀白克在事業上的伙伴與生活中的好友。

荀白克的學生安東‧魏本
Schonberg_1029.jpg 

魏本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生於1883年,僅比荀白克小9歲,是個安靜又博學的人,於1906年取得音樂學博士學位,長年在維也納工人交響樂團擔任指揮,他後來成為知名作曲家,作品以精確又帶有難得一見的流動感與優雅感著稱。貝爾格生於1885年,出身富裕家庭,擁有貴族般的氣質,他在師從荀白克之前,只是一個閒暇之餘的音樂喜好者。對於貝爾格,荀白克在1910年時形容他:「貝爾格的想像力很明顯只侷限在歌曲創作方面,因此在譜寫鋼琴伴奏的聲部時,也寫的像是歌曲旋律。他絕對無法創作出器樂作品,因為他連一個器樂性的音樂主體也寫不出來。」但在荀白克的調教之下,貝爾格拜入荀白克門下4年後,就能單獨寫出一整首具有馬勒風格的單章鋼琴奏鳴曲,後來的進步更是突飛猛進,最後也在樂曲創作上出人頭地,成為風騷一時的名作曲家。

魏本、貝爾格與其他學生都極崇拜荀白克,荀白克自己也很喜歡學生這種態度,因為他很需要別人的尊敬。他的教學方法與學院派不同,並沒有什麼教條主義,但卻極為嚴厲又相當苛刻,他最堅持的是學生必須要發揮自我的想像力,就算初學者也要如此,因此要求學生不能硬搬亂套,即便是粗淺的樂曲也都要以充滿情感的心態去寫就。魏本後來回憶這段學習過程:「學生被要求實實在在的去創作,從一開始進行音樂構思時就必須如此。荀白克在講解時總是井井有條,提出討論的作品與個人喜好也少有關連,他總是運用創作來引導實際的教學,並且根據學生的個性讓他們發揮出個人創作力的極限,突破創作的瓶頸。」對魏本與貝爾格而言,荀白克亦師亦父,終生都是如此,當荀白克滔滔不絕地說教之際,他們可只能虔敬的洗耳恭聽。

1904
年,荀白克與策姆林斯基等一群年輕的作曲家們組成了「創樂協會」(Vereinigung schaffender Tonkünstler),開始致力於新音樂的推展,並且演出了不少風格新穎的作品。同時,荀白克也顯露出自己的叛逆性格,創作開始偏離原有的軌道,此舉褒貶皆有,但不意外的因此打響了他的知名度,結果引來更多才氣洋溢的青年加入他的行列。在1903-07年的作品中,荀白克將半音和聲發揮的淋漓盡致,不過音調結構也愈來愈讓人難以捉摸。

荀白克與瑪蒂德夫婦
Schonberg_and_his_wife.jpg 

1909年,為鋼琴而寫的op.113首小品》(3 pieces)op.1513首連篇歌曲集《空中花園之篇》(Das Buch der hangenden Garten)中,他的無調性音樂終於發展完成。這二部作品演出時遭到反對者強烈的批評,同時也讓擁護者發出強烈的歡呼聲。不過,造成荀白克的音樂之所以有突破性發展的原因,說來話長,原來他的妻子瑪蒂德於1908年的盛夏時節,曾與一位年輕的奧地利畫家李察‧葛斯托(Richard Gerstl)私奔,過了好幾個月才再度回到荀白克身邊,畫家則在瑪蒂德重回家庭後自殺了事。這段妻子驟離的經歷以及對荀白克個人來說極度難熬的時光,也讓他的作品開始脫離古典音樂傳統,在形式與風格上都產生更激烈的變化。

1909817912,荀白克僅用了17
天的時間就完成了歌劇《期待》(Erwartung),在音樂美學思想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這部歌劇的內容其實很簡單,述說一位女子在森林中遍尋愛人不著,最後發現愛人已經死了,而且就死在從她身邊奪走他的另位女子住家附近。歌劇的音樂表達出女子的心中的起伏與掙扎,利用朗誦調構成聲樂旋律,合和聲則由複雜的不同音程與音符合組而成。整部作品並無主題旋律,亦即沒有主題旋律的反覆再現,因此原本被公眾所接受的音樂旋律原則全部不見蹤影,難怪這部僅有30分鐘的作品,竟因為爭議性太高,一直等到15年之後才被搬上舞台正式演出。。

荀白克在1911年又創作了6首鋼琴小品,更重要的發展是他在1912年為女演員艾伯汀娜齊默(Albertine Zehme)創作了一部《月光小丑》(Pierrot Lunaire,又譯為《月光下的彼埃羅》)。這些作品帶有更多「表現主義」的風格,而完全脫離後浪漫主義的音樂色彩。這個情況並不意外,畢竟此時荀白克與橋社(Die Brucke)中一群以表現主義進行繪畫創作的德國畫家往來密切。《月光小丑》是一部以口白體風格朗誦搭配室內樂合奏的作品,當中出現的聲樂旋律是一種跌宕起伏進行朗誦的歌唱形式,並非歌唱,也非朗誦,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表演形式,荀白克在這部劇作的前言裡自稱此種演出形式為「朗誦旋律」(sprechmelodie),後來則被廣稱為「誦唱」(sprechgesang),演員的聲音時常在既定的音高中突然升高或陡降。這部作品即使在音樂的組成結構上仍未脫傳統曲式,但和聲與旋律卻打破眾所皆知的既有規則。《月光小丑》可說開啟了一個嶄新的聲音世界,不過無庸置疑地,這部劇作在維也納的演出同樣也引來了更多的批判。

Schonberg_1014.jpg 


☆★☆★☆★

荀白克《期待》

Erwartung, Schönberg




☆★☆★☆★

荀白克《月光小丑》

Pierrot Lunaire by Schönberg

I

I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