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Rachmaninoff_21_Painting.jpg 

 

拉赫曼尼諾夫的創作有其獨特的藝術特色。他的音樂生涯雖然跨越到20世紀的上半葉,但他基本上仍保留著19世紀歐洲浪漫樂派與俄羅斯民族樂派的風格,特別是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傳統,並未隨波逐流,追求更新潮的音樂趨勢。他曾說:「我未曾想過,僅僅為了追求時髦,而改變自己內心經常出現如同舒曼幻想曲般的樂音,因為通過這個樂音,我才能聽聞圍繞在我身旁的世界。」然而,這並不能說拉赫曼尼諾夫落伍、保守或跟不上時代。相反地,他的作品真真切切地將世紀之交,人們面對轉變動盪時不安的思緒情感表露無遺,因此更具有強大無比的時代感。就和柴可夫斯基一樣,拉赫曼尼諾夫將作曲當成內心完全的表白,以此向所有的人訴說衷情,所以他的音樂就突出了悠長旋律的作用,帶著濃得化不開的抒情感。同時,他的作品節奏靈活,和聲濃郁,架構豐厚,配器富有色彩,並帶有鮮明的俄羅斯風采,綜合了俄羅斯民歌、俄國城市浪漫曲和古老宗教歌曲等元素,充滿對俄羅斯大自然的描繪,以及對俄羅斯民族往昔光輝的緬懷,完完全全表達出自己對於俄羅斯的深情。

 

Rachmaninoff_15.jpg 

在拉赫曼尼諾夫所有的創作中,鋼琴作品居於重要地位,鋼琴作品的平穩深沉、旋律優美,在演奏上更是以難度見稱。他和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同學斯克里亞賓都是卓然有成的鋼琴家,皆深知鋼琴的演奏特性與表現張力。兩個人也都通過自己的演奏和創作,確立了俄羅斯鋼琴學派與俄羅斯鋼琴音樂的地位。不過兩人的基本風格還是不一樣。就拉赫曼尼諾夫來說,他的鋼琴創作既吸取了李斯特的輝煌技巧和蕭邦的詩情畫意,又繼承了格林卡的質樸親切和柴可夫斯基的真情流露。拉赫曼尼諾夫將這一切融入自己的親身經歷與體驗,斐然造就出個人的獨特風格。

拉赫曼尼諾夫(左二)與另位俄國音家梅特納(右二)
Rachmaninoff_24_Medtner.jpg 

拉赫曼尼諾夫()與卡通大王華德迪士尼()
Rachmaninoff_16_WaltDisney.jpg 

拉赫曼尼諾夫()與俄裔的飛機製造先驅夕考斯基()
Rachmaninoff_13_Sikorsky.jpg 


拉赫曼尼諾夫生平年表 

1873

41出生於俄國諾夫哥羅德附近的奧涅格

1882

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

1885

轉往莫斯科拜尼古拉‧茲韋列夫為師

1886

認識柴可夫斯基

1887

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就讀

1891

完成《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1892

由莫斯科音樂院畢業,獲頒音樂學院的「大金質獎章」
發表《升C小調前奏曲》,頗受歡迎

1897

《第一號交響曲》首演失利,導致身心受創罹患精神耗弱

1899

前往倫敦舉行個人作品音樂會

1901

接受達爾博士催眠療法使病情康復
發表《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極受好評

1902

與表妹娜塔莉雅.薩提娜在莫斯科結婚

1904

出任莫斯科大劇院指揮

1906

遭解除莫斯科大劇院指揮職務,前往義大利散心

1909

在紐約首演同年創作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1917

因俄國革命出國訪問,展開流亡生涯並定居瑞士

1926

發表《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1934

發表《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1935

舉家遷移美國定居

1943

於田納西大學演奏會中不支倒地,送回洛杉磯家中後病逝




葉孟儒 鋼琴/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3, Mov.1 (1/6) - Andrei Yeh

I

 

II

III

IV

V

V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