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h_1001.jpg 

 

巴哈對於能到科騰為利奧波爾親王服務,內心想必十分高興。不只是他終於從監牢裡被釋放出來,還因為新雇主與與舊雇主是完全不同的人。威瑪的安斯特公爵是嚴格的清教徒,常將自己的理念與行為標準強加在他人身上,一有違背就嚴厲訓斥。科騰的利奧波爾親王年紀較輕,本身就是一個音樂愛好者,也稱得上是位不錯的演奏家,更是和藹可親的雇主以及朋友。由於他的信仰屬於喀爾文教派,對於宗教儀式中音樂表現的要求沒那麼多,因此巴哈雖然也必須寫些康塔塔(清唱劇)在某些特定場合中使用,但主要責任則轉變成為雇主提供娛樂性的音樂演出,或者提供能讓雇主親自上場的演出。

Bach_1014.jpg 

巴哈對於管風琴的維護技藝也同樣受到重視,他不但負責檢修宮廷內所有的管風琴,還多次被派到柏林去採購新的管風琴。同時巴哈還是親王選任陪同自己前往卡爾斯堡的溫泉地療養時的5位樂師之一。然而在1720年,巴哈再度陪同親王前往溫泉地後,不幸終於降臨到巴哈的家庭中。當他風塵僕僕地從溫泉地回到家中,竟發現愛妻瑪莉已溘然長逝,甚至已經被埋葬而無法讓巴哈親眼見到她的遺容。瑪莉留下4個孩子,分別僅有11歲、9歲、6歲與5歲(另有2個在襁褓中就死去了)。然而次年也就是1721年,巴哈就再婚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勒納(Anna Magdalena Bach, née Wilcke)是宮廷歌手,出身當地的音樂世家,父親是威森費爾斯宮廷的小號樂師。安娜與巴哈生下13名子女,其中有6位長大成人,包括2位後來也成為作曲家的約翰‧克里斯多夫‧弗德里希‧巴哈(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Bach)與約翰‧克里斯蒂安‧巴哈(Johann Christian Bach)。

約翰‧克里斯多夫‧弗德里希‧巴哈
Bach_Johann_Christoph_Friedrich.jpg 

約翰‧克里斯蒂安‧巴哈
Bach_Johann_Christian.jpg 

在巴哈再婚的同一月中,利奧波爾親王也結婚了。婚後親王對於王妃的寵愛,讓巴哈面臨一個嚴酷的事實,那就是王妃對於音樂並無特殊的喜好,因此音樂在宮廷裡不再居於重要角色,巴哈的地位也就每下愈況,越來越被輕忽。其實巴哈早在這之前似乎就有離開科騰的念頭,因為1720年他曾申請過漢堡某個管風琴師的重要職位,還曾經前往演奏,那時已高齡97歲的管風琴家約翰‧亞當‧蘭肯(還記得在本系列文第一篇中,巴哈年少時經常步行300公里到漢堡聽藍肯的演奏嗎)聆聽巴哈的演出後,對他能掌握眾贊歌即興旋律的演奏技巧大為讚嘆,因此漢堡也願意賦予巴哈這個重責大任。不過巴哈最終並沒有接受委任,原因是接任的條件之一是他必須向教堂捐助一大筆金錢。不過到了1722年,巴哈離開科騰的機緣終於成熟,此地區最繁華的城市萊比錫,透過命運之神向巴哈伸出雙手。

Bach_1021.jpg 

巴哈在科騰時期的作品相當多,他一生中大部分管風琴曲、室內樂與管弦樂作品都在科騰寫就。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6首《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ische Konzerte),之所以加上這個標題,是因為當時布蘭登堡的路德維希侯爵(Christian Ludwig)(利奧波爾親王的表兄)在卡爾斯堡聽過巴哈的演奏後,請巴哈送他一些作品,於是巴哈便將這幾首已完成作品的手稿略加修改後送給路德維希侯爵。不過還有另一說,則指稱巴哈是在1719年為利奧波爾親王赴柏林選購鋼琴時認識路德維希侯爵,因此為他演奏,而6首曲子是經由路德維希侯爵邀請後才寫下來的,因此在完成後加上布蘭登堡的標題獻給路德維希。無論如何,事實上確有巴哈親手寫給侯爵的呈獻信件,那是1721324,巴哈以一封法文信連同樂譜手稿一起送到布蘭登堡。但是當路德維希侯爵1734年去世後,他本來所擁有的私人樂團解散,珍藏的樂器與樂譜也都遭到被後人拍賣的命運,《布蘭登堡協奏曲》手稿也差點因此而散佚,幸好巴哈的弟子奇隆貝格看到,馬上請他自己的學生-也就是普魯士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的妹妹安瑪莉亞公主出資搶購,這份手稿才免於就此失傳的命運。

路德維希侯爵
Bach_Christian_ Ludwig.jpg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布蘭登堡協奏曲》



佛來堡巴洛克樂團 巴哈G大調第三號布蘭登堡協奏曲BWV1048第一樂章
Freiburg Baroque Orchestra,
 Bach - Brandenburg Concertos No.3 - i: Allegro Moderat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