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pin_1009_Composing.jpg 

  
1831
年,蕭邦抵達巴黎。此時的巴黎已有花都之稱,正四處飄散著浪漫主義,到處都是沙龍,文化人各自展露才華,高談闊論,以優雅的姿態互相標榜。蕭邦一開始並無法打入這種目不暇給的社交型態,但憑藉著他翩翩的風度和卓越的琴技,很快就成為巴黎社交圈的寵兒。蕭邦在這類的社交場合認識很多藝術家,包括匈牙利音樂大師佛朗茲‧李斯Franz Liszt)在內,都成為蕭邦的好友。

蕭邦與李斯特之間的情誼可以用下面這個小故事來說明。

有天晚上,大家又聚集在沙龍中,李斯特演奏了一首蕭邦所作的夜曲,並且隨意加了一些華麗的裝飾音。蕭邦在一旁,臉上顯露出不安的表情,最後他終於忍不住,用一貫冷靜的口吻說:「親愛的朋友,懇求你,下回你賞臉彈奏我的作品時,能不能就照原譜來彈,或者就乾脆別彈了。」

李斯特聞言,從鋼琴前猛地站起,以微怒慍的口氣回答:「那麼你自己來彈吧。」

「我很樂意這樣做。」蕭邦還是一樣不慍不火地說道。

這時正好有隻飛蛾撲進燈火中,將火光給熄滅了,正當準備將燭火重新點燃之際,蕭邦叫道:「不用了,請將所有的燈火全部熄滅吧,只要有月光就夠了。」

然後蕭邦隨即開始即興彈奏,就在朗朗月光的照耀下,輕鬆愉悅地彈了一個小時,他的指尖如同魔術一般在琴鍵上游走,飄灑出一連串讓人心曠神怡的樂音。在他結束彈奏離開鋼琴時,在座許多聽眾已感動的流下眼淚。個性倔強的李斯特同樣也深受感動,他走向前去擁抱蕭邦,說:「我的朋友,你是對的,像你這樣的作品的確是不容侵犯的,別人的竄改只會造成毀滅性的後果。你是一位真正的詩人啊。」

「喔,這沒有什麼,」蕭邦看來雖然歡喜,但還是用同一號表情回答:「我們各有各的風格啊。」

Chopin_1014_ParisConcert.jpg 

又有一次,蕭邦等眾人在普拉塔爾伯爵府邸,突然談到波蘭的民族性,熱愛祖國的蕭邦直言,波蘭人的喜樂與哀愁,唯有身為波蘭人才能理解,也唯有波蘭人才有可能表達出其中的意涵。李斯特與另位鋼琴家希爾勒則持相反意見,認為蕭邦所言過於誇大。


一時間唇槍舌戰,終究各持己見,毫無共識。於是大家便決定,由三位當事人來演奏當時風行巴黎的一首波蘭舞曲《波蘭不滅》,再由在場的人做出定論。

李斯特首先彈,他還是充滿個性的演繹這首舞曲。接著是希爾勒,聽起來也不太特別。最後是蕭邦,他彷彿與鋼琴互訴情衷般,輕輕柔柔地彈起來,一曲終了,在座者都渾然忘我,雖然沒有人多說一句什麼話,卻默默地承認蕭邦的觀點完全沒有錯。

因此,蕭邦一生中寫的最多的就是「波蘭舞曲」(馬厝卡舞曲,Mazurka),不是沒有原因的。現在已知的數量共達56首以上,於蕭邦生前就出版的則有41首。其實「波蘭舞曲」共有三種類型,各有不同的舞蹈方式,曲風和速度亦相互迴異。蕭邦則巧妙地運用這些不同的元素,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曲,不過這類舞曲充滿波蘭色彩的旋律,即使樂譜看來單純,但演奏起來卻不太容易,因此常成為音樂家演出時的高度挑戰。


我們先來聽聽蕭邦的馬厝卡舞曲第50~~

史蒂芬‧翰姆 演奏蕭邦馬厝卡舞曲第50
Chopin: Mazurka op. 50 #3, C-sharp minor. Stephen Ham, piano




再來一個重量級的鋼琴家吧~~

弗拉迪米爾‧霍洛維茲 演奏蕭邦馬厝卡舞曲第4
Vladimir
Horowitz - Chopin's Mazurka #4 in B mino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