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小傳

 「音樂神童」莫札特於1756年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茨堡,父親雷奧波德是薩爾茨堡大主教的宮廷副樂長,小小年紀的莫札特對音樂很早就表現出獨特的天份,4歲時與時年9歲的姊姊南妮一起學習古鋼琴,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並創作出鋼琴小曲。在父親帶領下,6歲的莫札特和南妮一起前往歐洲各大城市演出,受到人們熱烈歡迎,轟動了歐洲樂壇,「神童」之名也因此不脛而走。
莫札特在8歲時於巴黎出版了4部小提琴奏鳴曲,9歲開始創作交響曲,11歲已完成第一部歌劇。1773年已受命擔任薩爾茨堡宮廷樂師的他,卻因不甘忍受屈辱的僕從地位,於是在1781年憤而離職,定居維也納專事創作。然而莫札特的機運已不比從前,抵制專制的他又不願屈就貴族供養,為了維持生計,只能盡全力創作,賺取微薄的酬勞,在短暫的35年生命中,共留下了一千餘部的作品,包括歌劇《費加洛的婚禮》、《唐璜》、《魔笛》等近20部,清唱劇10部,交響曲50餘部,以及其它各種體裁的樂曲。


  雖然莫札特的作品多半在困窘的情況下完成,但曲風卻一貫保有純潔無暇的特質,清新優美,詩意盎然,表現出對美好事物的樂觀與積極態度,因此其作品流傳至今仍深受人們喜愛,對後來的古典音樂發展更具有深遠的影響。
1791年,當莫札特35歲時,據說有一名著灰色長袍的人前去造訪,請莫札特譜寫一首《安魂曲》,當時健康狀況已頗為不佳的莫札特,深深認為那個人是死神,而這首曲子就是為他自己的葬禮而作,因此以相當嚴肅的心情創作這首曲子,沒想到終究只能寫到一半,還是撒手西歸了。一貧如洗的莫札特葬禮相當簡陋,只能葬在公墓中,甚至連墓碑都沒有,只插了根木棍當標記,所以後來連埋骨的地方都無法再找到。自1920年開始,於每年夏季舉辦的「薩爾茨堡音樂節」就是以莫札特為主的的音樂盛會。


 今(2006)年適逢莫札特出生250週年,世界各地的音樂家皆以莫札特為主角,舉辦各種類型的音樂會,來紀念這位「音樂神童」對音樂乃至全球人類的貢獻。築樂集室內樂團在本年的定期演出中,也特別選定莫札特一生中三階段之重要作品,以曲目當中的多元風格,邀請名編曲家何孟蒔老師重新編曲,結合爵士、探戈等不同音樂元素,搭配多媒體虛擬影像與服裝設計作共同呈現,為達到最佳演出成果,並特別邀請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任彭廣林教授參與演奏並擔任音樂導聆,這次「視覺」與「聽覺」連結的突破性表演方式,相信將能為觀眾帶來全新的感受,希望各位朋友到時候也能親臨演出現場,共同體驗這次風格完全不同的莫札特音樂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str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